朝臣辩论篇(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顼曾身穿金甲戎装去后宫见曹太皇太后“奶奶,我这样装束可好”出身第一名将世家的曹太后惊喜交集,一时间心里百味俱全,没法说出话来…

这时赵顼向富弼提问:以卿看来,边事当如何处分?

刚刚说出那番至理明言的富弼缓缓回答“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0年口不言兵”

神宗一下愣住了,这…就是答案吗?以富弼之忠良,绝不会口出宦言,可这竟是终极答案?他一下子沉默下去,在富弼离开后很久,脑子里才形成了两个问号:

1为什么大臣们知道了却不做?这是指司马光,相信能看清国家问题的肯定不止这一个人,那为什么就是都不出头来为国分忧?

布德行惠。这是指真、仁两朝所一直奉行的内外政策。不管是对内部士大夫阶层,还是对外部的大辽、西夏,都要既温和又打赏,无止无休的当老好人。这难道都不能改变吗?

这些问题困扰着赵顼,说到底他是位皇帝,是个定大方针大方向的人,现在他指出了前进方向——改革!可要怎么改,却需要个大掌柜的!

那个人必须得深刻理解现有状态,对每一个问题都明查秋毫。这只是第一步,更要能把扭转乾坤化为每一步实实在在的计划,让每一个平凡的官员、百姓都能理解并实施。绝不能像0多年前庆历新政那样,精确地点出问题,却含糊了解决办法,最后一无所成,唯一亮点就在于快速收手,没后遗症!

这样的人在哪呢?查遍开封帝都,百年所养的官员精英尽在于此了,一个个都让人失望…这个人到底在哪?

综上所述,宋神宗不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王安石,而是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除王安石外,所有人都在回避,逼得神宗只能选王安石。但就是这样,王安石仍没法立即得到信任和权力。神宗不是个一般人,这0岁青年远不是大家印象里那个凡事急于求成、做事毛毛燥燥的毛头小子,他谨慎得可怕。甚至可以说:变法之所以后来是那样的结果,一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的“谨慎”

神宗和王安石进行了好多次单独对话。4日,史书记载的两人首次谈话(这之前,我认为应该也有谈过,就像刘备不可能只因一篇《隆中对》而将诸葛亮从此顶礼膜拜。当然谈话内容已不可考)皇帝问怎样治理天下?王安石答了4个字“择术为先”

皇帝问“唐太宗如何”王安石答“陛下当法尧舜,李世民算什么?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只是后来学者没学会,才以为高不可及”皇帝“卿对朕期望太高了,我们共同努力,达到这个愿望”

皇帝问“祖宗天下已太平百年,没有大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回王安石没直接回答,而是回家写了封超长的奏折,将太祖朝、太宗朝、真宗朝、仁宗朝、英宗朝的治国之术一一罗列,再指出如今的问题。最后总结“天下无事已过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但请陛下不要依靠天助。今日正是人事之大有为之日”

这是互相谈理想、谈报负。神宗以李世民为偶像,却不料王安石直接拔高到传说中最了不起的帝王尧舜那里,让年轻的皇帝惊喜交集。

再接下来发生了那场变法前最著名的辩论。它起源于7月、8月河北大地的地震、水灾。8月1日,宰相曾公亮提议:眼下财政紧张,全力救灾。宰执人员马上就要得到的郊祀典礼的赏赐,就都省了吧。这意见被送到翰林院,请各学士大人们执笔拟旨。结果司马学士和王学士各抒己见,完全相反。

司马光赞同,节俭从官员开始,这很好!

王安石反对,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形象工程。当年唐朝宰相常衮节省了工作午餐,被人讥笑,辞饭不如辞位,根本就不配做宰相!何况现在真正问题并非国用不足!

司马光摇头,常衮减少俸禄,总比尸位素餐的废物们好。而且现在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国用不足!

王安石高深莫测的一面露了出来“知道怎么会国用不足吗?是因国家没找到真正善于理财的人”

神宗皇帝眼睛亮了,可司马光身为不世出的史学大师,所有事都别想骗过他。他立即就指出“你说的善于理财,不过是按户口、人丁数尽情搜刮民财而已。百姓穷困,就会沦为盗贼,这不是国家之福”

但王安石说出了从古至宋、从没人说出过的一句话,实话实说:他之所以是王安石,就是因他的确能做到这句话,他是可让大家见证奇迹的魔术师王安石。当然最后这句话还是落空了“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我可以不加税赋,就让国家收入增加!

大家可以想见神宗皇帝的激动与司马光的愤怒!王安石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挑战他的智商“天地间财物有定数,只有那么多,不在官就在民。你所说的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暗地里做手脚抢夺民财,那比加赋更恶劣,加赋至少还有根据和具体数字!何况这招数很早以前就有人用过了,桑弘羊就用它迷惑过汉武帝,当大家都没读过《史记》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