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阿尔巴特大街(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show-app2.apple{display: none;} .show-app2.apple .show-app2-content{width: 100%;} .show-app2.apple img.fenxiang{margin: 0 3px;border-radius: 0;width: 14px;height: 18px;vertical-align: top;}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style.show-app2{display: none;}</style");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style.show-app2{display: none;}.show-app2.apple{display: block !important;}</style"); }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快更新国际倒爷最新章节!
金于1831年2月初至5月中在此居住”的字样。原来普希金只是在这里生活了短暂的三个月呀。普希金故居现如今已经被政府改造成普希金故居博物馆,斯维塔讲,俄罗斯人对普希金是非常敬仰的。莫斯科有许多地方与普希金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著名的普希金广场,著名的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等。莫斯科还设有专门介绍普希金生平和文学成就的普希金博物馆。他曾在莫斯科不止一个地方居住过,但保存至今的普希金故居博物馆,全莫斯科只有这一处。
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进入故居博物馆,先按照规定套上毡拖鞋,这是为保护文物而采取的措施。故居博物馆的一层常年举办题为《普希金与莫斯科》的展览。这里有大量绘画、画像、地图、手稿、书籍及其他展品,详细介绍了普希金时代的莫斯科、普希金在莫斯科的活动以及他的亲人和朋友们。
从一座木楼梯登上二楼,便到了普希金当年居住过的地方。可惜的是,当年普希金使用过的家具陈设几乎都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几乎所有房间都是空荡荡的。只在墙上挂了一些画像,陈列了一些手稿、图片之类。另外有个别家具,如普希金使用过的书桌和普希金夫人使用过的梳妆台,是从别处移来的原物。只有大客厅根据一位童年时曾随家长到这里做过客的人士的模糊回忆,制作了一些复制品,按照那个年代的风格稍加布置。此外还有楼梯口的前厅,部分复制了当年的原貌。
有博物馆解说员接待了我们,解说员详尽地为我们讲述了普希金的生平和普希金故居的历史。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莫斯科度过了童年时代。1811年去圣彼得堡附近的皇村(今普希金城)学校念书。在校期间,他受到十二月党人以及反对农奴制的启蒙运动者拉吉舍夫和恰达耶夫等人的影响。后来,由于发表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篇,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于1820年被流放到南方。流放期间他并未放下笔杆,仍然写作了许多谴责上流社会、抨击沙皇****制度、同情人民、歌颂人民力量的作品,如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茨冈》,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等。1826年遇赦返回莫斯科后,他仍然受到沙皇密探的监视,但他还是发表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阿利昂》等诗篇,坚持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思想。
1830年5月,普希金与娜塔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订婚。在完成诗体小说《叶夫根尼?奥涅金》以后,他和娜塔丽娅于1831年2月18日举行了婚礼。为了筹备婚事,2月初他在阿尔巴特街53号二楼租下了我们看到的这套住宅,共有5个房间。婚后的最初3个月,这对新婚夫妇就在这里度过。
娜塔丽娅当时有“莫斯科第一美人”之称。从故居里陈列的画像来看,的确名不虚传。普希金和她邂逅于1828年冬的一次舞会上,当时娜塔丽娅只有16岁。普希金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对她一见钟情,很快就决定向她求婚。但是,这位“莫斯科第一美人”除了会说法语、舞跳得好以外,谈不上有多少文化修养。她对诗毫无兴趣,也难以成为普希金这位诗人的知音。
1831年2月17日,在举行婚礼的前夕,普希金在新居举行了一次“告别单身生活”的聚会。他的许多朋友应邀参加了这次聚会。据参加者后来回忆,当时普希金显得郁郁寡欢,黯然神伤,仿佛预感到这场婚姻将给他的命运带来某种悲剧性结局。1837年2月8日(俄历1月27日),普希金因法国军官丹特斯企图勾引他妻子而怒不可遏,遂与之决斗,结果不幸中弹,两天后因伤势过重而身亡,逝世时年仅38岁。其实,这是一场蓄意安排的阴谋。一代大诗人就这样过早地离开人世,实在令人惋惜。本来,他还可以给人们留下更多美好的诗篇。
普希金在阿尔巴特街居住期间,没有写过一行诗,婚后不久,他就开始为家庭开支过大、入不敷出的窘境所困扰。当时莫斯科的上流社会对他又很不友善,有人到处散布攻击他的流言蜚语。这一切迫使他在1831年5月中旬离开莫斯科,迁居圣彼得堡。
普希金离开后,阿尔巴特街上的这所房屋曾数易其主。1920至1921年,它曾归红军的一个剧院使用,剧院艺术委员会成员中包括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和著名戏剧导演梅耶荷德。后来,普希金的这一故居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直到1930年,一部名叫《普希金在莫斯科》的文集问世,文集中收入了提到这所故居的资料,人们才又想起它来。1937年2月,在房屋的外墙上挂上了纪念牌。但一直到1986年2月18日,普希金结婚155周年时,阿尔巴特街上的这所普希金故居才正式对外开放。从那时以来,故居接待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无数参观者,也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客人。虽然这座普希金故居的内部原貌并没有完好保存下来,而且诗人当年在这里只居住过短短3个月,但它照样受到俄罗斯人民的无比珍惜。人们怀着仰慕之情前来拜谒,也从这里受到诗人崇高精神的感染。
我们步出普希金故居,看到一位老妇人在刻有普希金名字的铜牌旁的窗台上放上了一支鲜红的玫瑰。我想,如果说阿尔巴特街是“莫斯科的精灵“,那这座朴实无华的小楼就是阿尔巴特街的灵魂。我们在刻着“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于1831年2月初至5月中在此居住”的铜牌前驻足了片刻,默默拜谒诗人伟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