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汉末的一些情况(2/2)

建安13年春(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曹操趁势南下取了荆州,刘备逃往东吴,而后就爆发了著名的赤壁大战,曹操大败而回,孙刘两家为夺取荆州四郡而摩擦不断,最终荆州被东吴夺取。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关羽败走麦城以前)入川,取了天府之国益州。

而后马腾之子马超为报父仇兴兵攻打长安,曹操将其打败,夺了西凉地区,马超入川后在葭荫关归顺刘备。

与此同时,曹操降服了汉中张鲁,留下夏侯渊镇守定军山,以防刘备攻打汉中,但夏侯渊被刘备部将黄忠杀死,刘备夺得汉中,称汉中王,至此曹孙刘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汉末群雄割据形势

(184年-220年,东汉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著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割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如:

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和凉州东部。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西部。

士燮,占据交州(今两广及越南中、北部)。

张绣,占据宛。

刘度,占据零州。

孔融,占据北海。

王匡,占据河内(非越南首都河内)。

汉末税制

一石=10斗=100升

汉朝一汉亩产粮2石,一年双季

汉税制粮税15分之一丁税每人每年120钱分两次交付七月一月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人口流移,租赋制开始发展为租调制,即定率田租制(不确定每亩田租量,只确定田租征收比例)向定额田租制(不问产量高低,一律按规定数额征收)转变,至两晋到南北朝,总体趋势是征收额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