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第543章 配套经费(2/2)

杨锐不置可否的道:“咱们要吸引人,就给一万吧,一万起,好听,有吸引力。”

独领经费的学术腐败是最容易发生的,比如杨锐这种拥有独立实验室的,在大部分科研猿眼中,拥有独立实验室就算是熬出头了,学术腐败也可以按照上限来扣,三成四成的,几乎没有人管。

大老板以下的学术腐败就不那么容易了,毕竟是朝夕相处,互相的工作都了解,若是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的话,想腐败就更难了。

不过,学术界也有学术界的潜规则,通常来说,大老板下面的研究员,自己申请来的经费,大老板或者抽头,或者不管,极少有直接拿过来的。

这样的规则,在中国至少延续了20多年,进入21世纪以后,才逐渐减少,当然不是学术腐败没有了,而是大老板的做法越来越土匪,以至于手下人几乎无利可图。

如杨锐当年在唐集中实验室里的时候,唐集中就非常光棍的让杨锐自己分配他获得的经费,这也是唐集中家大业大,看不上杨锐的小经费,另外,也是他对杨锐的另类支持。

至于杨锐目前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因为经费是杨锐申请来的,下面的实验组就只能忍受他对经费的分配。

拿到一万元的科研组长,大胆的也只敢腐败两成,腐败一成的居多。

这就相当于一次性1000元的补贴,从杨锐的角度来看,不算太多。

许正平则是对一万元这个数字犹豫了片刻,才道:“也好,咱们实验室毕竟特殊。”

说这个话的时候,他特别看了杨锐一眼。

杨锐舔舔嘴唇当没看见。

吸引不到足够的人,尤其是吸引不到小牛,与杨锐本身也有关系。

CELL论文的发表虽然让他在科研圈子里名噪一时,但年龄这个障碍,始终是个困扰。

有前途的小牛们如无必要,是不会到杨锐手底下来讨生活的。

除非条件非常好。

看起来,在许正平眼中,杨锐的年龄障碍大约有8000元这么多。

“一万经费的话,项目都不太重要了,我公布出去?”许正平也厌倦了长期的面试。

杨锐点头,道:“让愿意来的先交简历。”

“好,愿意来的交履历表。”许正平换了个说法,更符合现在人的习惯。

“再加500美元,可以用来购买试剂等等,我们的仪器用的许多材料,都得外汇。”杨锐生怕勾引不到小牛,又加了诱饵。

许正平再次被杨锐的诱饵给馋住了,一会儿,道:“你可别把经费都给用了……”

“放心,您的项目,我一定倍加支持。”杨锐不用他说完,就给了一句。

许正平满意之极,乐呵呵的去贴公告去了。

这一次公告贴出去,可就不再波澜不惊了。

后世的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为什么吸引人,无非是三点,第一是给政治待遇,所谓“千人计划学者”或者“长江学者”,那都是学术界的翘楚;第二是提供优厚待遇,解决房子和老婆工作都是基本的,户口车子办公室,乃至于工作时间等等,都是可以谈的;第三是研究条件,起始几百万元的研究经费和国家级的实验室,并不比国外的差太多。

起始经费不同于长期经费,如杨锐实验室,他的起始经费是18万元基建,钱没过手就消失了,留给他一间拾掇好的实验室算完,剩下的正经经费,北大也就先给了5万,剩下的慢慢给。

做研究的,五万要是全年经费,那最多就发表到JMC到头,顶级期刊是想都别想,副刊都难,所以,五万元经费是起始经费,这笔钱也是管的最松的,买点文具,带点出租车发票什么的,都能报销。

而在使用这笔钱的缓冲期,就是研究员申请经费的时间了。

负责管理经费的基金会,还有各级科委其实与银行很像,都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角色。

这些机构,看到研究员有5万元的起始经费,再给钱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这笔钱的价值和意义。

同样的条件下,有五万元经费的研究员,申请下来的经费,肯定要比只有5000元经费的研究员多。

这就好像一家资产5000万的公司,就是比资产500万的公司好贷款一样。

在基金会或者科委眼里,拨款给高经费的项目,风险自然也小,万一有找补,也有一个解释——你看,北大都给配套了五万经费,北大都被骗了!我们能怎么样!

这样的暗规则,自然是有漏洞的,比如学校提前配套几千一万元的资金,岂不是更容易拿到国家的经费。如果学校不把钱撤出,的确如此!

然而,经费是硬道理,不是谁想配就能配的,归根结底,还是得校内排名和竞争,所以,这样的规则就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杨锐读研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金额水涨船高了。

到30年后,学校配个十万八万的经费,最多不让省部级资金歧视,要想有利,还得二三十万的。国家级资金的要求当然更高了,项目负责人先要有个七八十万的省部级资金,才能在一两百万的国家级基金上占有优势。

这样的规格,大部分学校都是玩不起的。

而在1984年,杨锐的五万元首期资金,也是妥妥的独立实验室的高规格,除了北大清华能出得起这个钱,其他地方高校只有流着哈喇子羡慕的份。

同样的,杨锐拿出一万元的起始资金,对于科研组来说,不说高不可攀,也是高高在上了。北大生物系里面,有一半的科研组的起始资金拿不到这个数,而在北大以外的地方高校,至少九成的科研组没有一万元的起始资金。

在用钱砸人这条道路上,杨锐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重锤。

没几天功夫,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就收到了满桌子的简历,或者说,是履历表。

这些履历表,有的是真人送来的,有的是寄送过来的,最远的来自云南……

风雨兼程六千里,实在让杨锐怀疑80年代人的消息渠道。

而在一堆履历表中,杨锐也如愿的找到了熟悉的名字。

终于……杨锐都要哭出来了!抓一只小牛我容易嘛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