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第496章 遛弯(2/2)
一些,有电子邮件的话,杨锐连按时打电话都可以省下来。
然而,杨锐希望的校内留言渐消却未能实现。校内的流言是传的少了,却远没有消失,而且颇有发酵的趋势。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只红人一条热议来的容易,去的也容易,弄不好连两天时间都坚持不下去,但在80年代,大家传播一条信息不容易,自然要玩的久一点。
杨锐旷课的几天时间,充其量是给谣言深度发掘的时间罢了。
几名无聊的研究生,甚至开始分析和猜测东京大学的教授名字。
东大生物学其实也就那么些个人,会在JMC发表论文,研究方向是离子膜的就更少了。
到了第二周的周一,JMC回寄的信件,更是将猜测推向了高潮。
而杨锐接到电话,于情于理都不能再玩消失了,只好回实验室接受围观。
来看热闹的……不,应该是来遛弯的人群,几乎将唐集中的实验室给挤爆了。
而且,大家自发的组成了聊天组织,交换信息:
“JMC回寄的信函,是不是等于最后决定?”
“不一定。”旁边还有好心人科普:“同行评审一般是两三个人做决定,杨锐一个人否了人家,另外一个或者两个人如果通过的话,JMC还是会刊东大教授的论文,但也可能让人家修改。”
“那就是要判断一致才行?”
“判断不一致,就要编辑分析理由了,理由充分的一方说话算数,这个说不上的。”
“杨锐是要求对方修改不是?”
“对,但改不改还要看其他的审稿人的意见,要是我,杨锐这么年轻,还是不适合取信。”
“要是不相信他的判断,何必让他做审稿人?老外无聊了才搞这种麻烦,人家不在乎年纪的。”
“怎么能不在乎。”
“你在乎美国的教授是20还是30岁?李政道好像就是20多岁做的教授吧。”
“你拿李政道和杨锐比,太夸张了吧。”
“李政道西南联大毕业以后去的美国,杨锐北大毕业以后去美国,说不定怎么发展呢。”
“哎,咱们国内自己就不能培养一个诺贝尔奖出来?”
在话题走歪之后,杨锐回到唐集中实验室,向围观群众点头致意:“遛弯呢。”
“嘿,闲逛一圈。”围观群众像是打谷场里抽旱烟的大爷,自如的打招呼,一个个的瞪大眼睛,等着看杨锐的表现。
还是唐集中将杨锐一把拉进办公室,关上门,叹口气,小声道:“这起子人,就指着看你的笑话呢。”
“不奇怪,我抢了他们的风头,又挡了他们的路,有人看不惯多正常。”杨锐没有像是唐集中想象的那样受影响。
“你不生气?”唐集中打量一番杨锐。他年纪大了,也许习惯了被人指指点点,杨锐却是年轻气盛,本应该是好冲动的年纪。
杨锐耸耸肩,道:“资源就那么多,我占掉了,别人就没有了,我有什么生气的,生气也是他们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