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惊马(1/2)
最快更新原配宝典最新章节!
还没到诸素素想出法子,新丰客栈的掌柜就把她娘尤倩娘叫了过去,说她们住的房间是上房,来是要一两银子一天的住宿费,只是之前是杜老爷介绍来的,就给了她们优惠,暂时免费住几天,如今优惠期过了,让她们按市价付账。
尤倩娘知道还是得罪了杜家的缘故,一时十分后悔,不该听了素素的话,去杜家门口给杜家大小姐上眼药。
回到自己房里,尤倩娘耷拉下脸,对诸素素道:“收拾东西,咱们去寻别的客栈吧。”
诸素素知道了始末,也很无语,一边埋怨杜家小肚鸡肠,一边收拾了东西,和尤倩娘一起离开新丰客栈,去寻别的住处。
结果找了一大圈,才知道果然是“长安居,大不易”。盛业坊里面的客栈,新丰客栈居然是最便宜的。别的客栈,就算是一般的房间,也要一两银子一天。她们手里的一百两银子,就算住下去,也住不到一百天。
娘儿俩寻了整整一天,才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来到了长安城下城区的贫民区,在那里二十两银子就可以买一所小小的三间房的院子了。她们两个女人人生地不熟,不管直接去找中人交易,还是寻到萧祥生的铺子那里,求他帮她们做个担保,在下城区买所小院子。
萧祥生没有再见她们,而是派了个管事帮她们买下一所小院子。
等到四月底,尤倩娘和诸素素终于安顿下来,千方百计去寻萧祥生的时候,才知道他又下江南去了。
这一次,他和杜先诚一起去的。
因为去年冬天太过暖和,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江南爆发了庞大的蝗灾。
整个鱼米之乡,今年肯定颗粒无收了。
萧祥生和杜先诚得到消息,赶紧再次下江南,把往年囤积在江南田庄的存粮运了一半回长安,另一半就地分给佃农,也省得灾民作乱,抢了他们的田庄和粮仓。
他们一路行来,发现大周乱相初现。
去年年底大周军队打败的消息,不仅打击了大周的士气,而且对大周的国力更是是沉重的打击。第二次征高句丽征召的十万良家子,是大周国力的中流砥柱。他们一死,大周的国力就衰退了一半。
而德祯帝依然不知悔改,拒绝从高句丽撤兵,又在征召新的良家子入伍,打算亲征高句丽。
大周昌业五年的六月,大军还在集结当中,北面淮河决堤,淹没了淮河两岸的无数良田。南方蝗灾刚过,又发旱灾,一时整个大周,竟如腐烂的大堤一样,迅速溃败下来。
进了腊月,天气严寒,各地粮食欠缺,逃往长安城的灾民越发多了起来。
来依大周这十来年的休养生息,区区一个灾年,还是不会捉襟见肘的。可是德祯帝一意孤行地要打高句丽,已经将大周这么些年来积下来的家当败了一大半。
等到了灾年,就没有多余的粮食拿来赈灾。
灾民为了一口饭吃,四处逃荒,产生了不少流民。其中又有很多青壮年的流民,为了逃避兵役,上山做了土匪和响马。
大周昌业六年,刚到正月,就有不少响马直接占了州县,自立为王,反了大周。
齐国公齐伯世被身在高句丽亲征的德祯帝差遣,在大周四处征讨叛贼,却也是疲以奔命,打了东家,西家又冒起来。
萧祥生和杜先诚的铺子,到大周昌业六年的时候,已经关了一多半。两人将大部分金银钱财都换成了粮食和布帛,一半秘密送给齐国公,一半囤积在两家人在城外的庄子和城内的地窖里。
在这个时候,德祯帝偏偏不管不顾,又要调齐国公的大军入高句丽参战。
圣旨传到齐国公府,久有大志的齐国公齐伯世一刀斩了德祯帝的钦差大臣,正式反了大周。齐伯世素有大才,又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虽然才宣布起义,但是已经有条不紊地将太州一带打理得水泄不通,成了大周七十二路反贼中势力最大,也是最耀眼的一道势力。
齐国公反了大周的消息传到长安城,萧祥生和杜先诚这才知道,大周的乱象,才刚刚开始。
长安城有太子、皇后和国舅带着御林军驻扎,暂时还算平稳,但是看着长安城内外日益增多的灾民,杜先诚和萧祥生的心情都很沉重。
齐国公齐伯世不是没有派人来笼络他们。可是他们知道,若是答应齐国公,他们就要上战场了。他们是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人,自然知道跟着齐国公,也许将来有一场大富贵,可是这场大富贵,却是要从险中求,甚至有可能没有多久,他们哥俩就报销在战场上,留下两家妇孺老小,可要看谁的脸色过活?
他们比谁知道得都清楚。齐国公看重他们,是看重他们活着的时候能给他打天下卖命,一旦他们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可不认为齐国公有那个闲情逸致,照顾他们的家人一辈子。
他们并无大志,只想和家人平平... --
最快更新原配宝典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