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恭亲王闹气(2/2)

;   皇上年纪尚轻,公主夭折了一多半,就活下来了一个五公主。

五公主今年才十二岁,还不到出嫁的年纪。

皇上要预备着这回换任科尔沁达忓尔王爷,给新任的王爷送去大清的公主和亲,巩固两邦联姻。

这个人选,自然就是裕亲王正当妙龄的大格格了。

皇上已经拟定封大格格为和硕温宜公主,接入慈宁宫在太皇太后膝下伺候。

待科尔沁战事一完,便可送去和亲。

只是这几年里,皇上不能没有其他人选送去蒙古各部和亲,所以皇上也在考虑收养恭亲王的格格之事。

恭亲王大约就是为此,对皇上不满吧?

这样想来,陈文心也释然了,“恭亲王骨肉亲情,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去蒙古和亲,所以和玄烨使性子。是吗?”

皇上点点头,“恭亲王家里有两个适龄的格格,一下子得知她们都要去和亲,他心里难受。他难受,朕就不难受了吗?”

“朕膝下的公主要是都能养活,也不必去烦他恭亲王!”

皇上也有些怒气,“朕自己的五公主将来也是要送去蒙古和亲的。怎么,朕的公主能去,他恭亲王的格格比朕的公主还尊贵?”

满蒙联姻是势在必行的,皇上为了政权稳固,拒绝蒙古女子为后。

若是连大清的公主都不送去给蒙古,那满蒙就彻底断了联姻了。

蒙古骑兵骁勇,无论距离满人的老家盛京,还是京城,距离都很近。

卧榻之侧,只能交好,不可交恶。

否则,岂非寝食难安?

就连西蒙古那一边,诸如准格尔部的不臣,都让皇上难以松懈。更何况是近处蒙古东南部的这些部族?

“好了好了,玄烨。消消气。”

陈文心安慰着皇上,想着送公主去蒙古和亲这事是没有解决的余地的。

除非皇上像前几代先王一样,娶蒙古女子为后。

这对大清的国政干扰更大,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继承人。

皇上日后,也是要将自己亲生的公主源源不断地送往蒙古的。

她轻叹了一口气,拍着皇上的手,“与恭亲王相比,裕亲王可真叫人敬佩啊。”

他的大格格最先入宫,却不曾听闻他有什么抱怨不满。

皇上提到裕亲王,脸色缓和了许多,“裕亲王是朕的兄长,无论品德还是才干,都堪当表率。他对朕的行为一向是很支持的,这也是朕偏信他超过恭亲王的原因。”

“所以啊。”

皇上冲她一挑眉,“派恭亲王去监军,只是不想他在京中给朕使坏罢了。朕了解兰襄,无论恭亲王说什么坏话,朕都不会信。”

皇上说的好听是让恭亲王监军,实则只是找个差事把他远远打发了而已。

陈文心对恭亲王此人并不了解。

先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留下的子嗣并不算多。

除了皇上以外,现下就剩了这两位。

他们可谓是大清的铁帽子亲王了。

地位虽高,并无实权。

皇上吸取了前几代大清皇帝的教训,没有给亲王授以实权,只是加以虚衔罢了。

比如裕亲王领着一个监管刑部、吏部的职责,恭亲王领着一个监管户部、工部的职责。

都是虚的。

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反而是替皇上笼络这些皇亲国戚,做人情上的交际。

谁叫他们是爱新觉罗家中,除了皇上以外地位最尊的人呢。

裕亲王一向勤勤恳恳替皇上办事,这个恭亲王就显得桀骜不驯许多。

“对了。”

皇上忽然道:“朕先前原打算把和硕温宜公主,送去太皇太后的慈宁宫。谁知皇祖母她老人家不忍见她被送去蒙古和亲那一日。朕想了想,不如就送去惠妃的长春宫和五公主作伴。”

五公主年仅十二,还未备着和亲,所以连封号都没有。

陈文心道:“这样也好,和硕温宜公主定然是知道自己要去和亲的,让她给五公主先做做心理准备,也好。”

五公主过两年长成了,是必然要去和亲的。

一个庶妃所出的女儿,若非皇上的公主都夭折了只剩她一个,这满宫里谁能想得起她呢?

大清朝的公主原就命途坎坷,再没个好额娘好母族,只能孤零零地去和亲了。

“至于恭亲王家那两个格格,等日后送进宫来就由你照管吧。”

什么?

陈文心瞪大了眼,她为什么要去照顾两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侄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