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建奴撤兵(2/2)

陈尚不失时机地说道,“周相真是神机妙算哪!他们狗咬狗一嘴毛,不管谁胜都会半死不活,到时候天下还是咱们东林的天下!”

周延儒瞪了陈尚一眼,一本正经地说道,“胡说八道!天下,那是皇上的天下!”

陈尚呵呵一笑,“是,是,周相说的是。”

一晃,五天过去了。

在三屯营的鞑子大军,并没有等来那三万明军。

那三万明军确实出关了,但是行进到一半时,又撤回去了。

好像临时又接到了什么命令。

而迁安、遵化的明军也都按兵不动。

看上去有些诡异。

皇太极坐不住了。

鞑子众将领也坐不住了。

如果要决战,他们当然是想尽早决战,因为拖下去粮草不济。但是神经紧绷地过了五天,他们发现明军还是没上门来打。

为什么又突然不打了?

代善等保守派,提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论点:明军为了围歼他们,増兵了!因为兵马还没有到,所以现在在等。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三万人明明出关了,却又撤回来的原因。

秦书淮一定得到了明廷的承诺,给他増兵,所以他不想提前决战,又把那三万人撤了回来。

这个理论非常具有想象力,但又看上去极为合理。

鞑子军中,一些老成持重的将领都倾向于相信这个观点。原因?因为大明太大了,他们有无边无际的国土,和数不清的兵源!如今魔教按兵不动,流寇基本已灭,明军自然可以増兵。

这次,皇太极也意识到不对了。

他发现,秦书淮根本没想在冬天之前跟自己决战。

他在等援兵,但是怕自己又撤了,所以故意派那三万人去马兰峪绕一绕,试图做出全面进攻的假象,让自己等他来攻。

他在利用自己急于复仇的心理,想把我军拖在中原。

而一旦入冬,军中无粮,又无退路,而明军得到增援后将更有优势,到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皇太极之前不退兵的最重要原因,是认为秦书淮会趁胜追击来攻三屯营。这样的话,八旗军完全有能力依托三屯营坚城,击败明军。

然而现在他发现,秦书淮根本没有此意。

所以他继续呆在三屯营的理由也没了——如果不能击败秦书淮还选择在关内过冬,那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尽管不甘心,尽管就这样回去,他的汗位又要遭受冲击,但他不能拿大金的国运冒险。

而此时的范文程,也给了他同样的建议。

如果不能在九月决战,那就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