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分辨不清(2/2)
面临崖,仅有一条小路可至。由四名师祖分东南西北四面看守自是万无一失。
“罢了!让徒孙们都进去吧。”领头的老者白面长髯,一甩袍袖后劲风吹开大门,侧身让路。
吴征微微抬头,见剩余的三名师祖一人雄伟,一人文气,另有一干瘦佝偻的小老头,一只大大的酒糟鼻子嵌在脸上,直将一张脸都占去了半数。
眯着的小眼睛醉眼朦胧,腰间还别着只酒葫芦,活像个酒鬼。不敢露出异样的目光,吴征迈入空气微腐的藏经阁。
吴征晃晃悠悠登上四楼。说是楼层,更像是个阁楼。狭窄的空间有些气闷,尖锥型的屋顶压在头上,看着像是加大了空间,实则由下望去只感更加压抑。
与下三层密密麻麻的典籍不同,顶层里只有空空落落六个镂空架子形似前世里附庸风雅的人家用的博古架。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用桐油泡过的厚实竹简,看着就显庄重。另有两张长案,两张椅子。
“天雷九段七。”吴征取下最中央两只架子左边一只上的竹简,刚劲有力的字迹先以锐物刻画,再用墨迹填充,保存得分外细致。
“不是这只架子。”这个世界的人们习惯于从右往左,不论是写字还是置物。吴征虽已努力适应也适应得很好,不经意间还是流露出从前二十来年行成的习惯。取下右边书架上最右上的一卷竹简“这就是了,额”
将沉重的竹简在地上摊开,吴征一阵头皮发麻哭笑不得:“天雷九段三?这么大一只才是三分之一的目录卧槽”按昆仑派惯例,藏经阁每五年只开一轮,每次三月时光。
顾不凡同辈师兄弟会间隔开来进入,以免误了门派政务。吴征等内门亲传弟子是一批,其后还有外门弟子。进入时除了穿在身上的衣物,别的一概不许。
这三月时间进入的弟子吃食与换洗的衣物都由专人送来,洗漱拉撒等在一层也有专门的隔间。
死记硬背也好,用心参悟也好,三个月过后不论多寡一律同时离开。门派对于内外门弟子区分严格,内门弟子可自由挑选,外门弟子则不能登上三四层。也并不限定你学什么,但挑选适合的功法是个学问活儿。自己的事情自己最清楚,虽有师长们的建议,究竟哪种功法最合适还得自己决定。
功法的修习很难半途改变,因此三个月堪称暗无天日的时光实则紧张得很。吴征怔怔望着地上的竹简,愣了一会儿神。前世曾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印象深刻的原因并非其中蕴含的道理。
而是始终在问,自己也走了很远的一段路,可我当初又是为什么出发呢?从前世出生后就开始挣命,一直到现在。前世不知道,今生也不明为何出发,亦不知为何奋斗,只为活着。
就像他在学校里也曾羡慕同学们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并不恨抛弃他的生父生母,确切地说,是无所谓。
亲情于他而言只是一个空洞的想象,虚无缥缈得无比遥远。不曾有过,不知珍惜,仅只羡慕,羡慕得深入灵魂地渴求。来到这方世界以后,享受优渥的童年生活。顾不凡与林锦儿也像严父慈母般待他,绝无半分亏欠。
可少了血缘间神秘的联系,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在那座村庄修罗场中,林锦儿曾问他父母呢?吓傻了的吴征一头冷汗,谁是我的父母?
顾不凡与林锦儿不忍他一个小小孩童去面对至亲的尸体,也分辨不清,只得将这事含糊处理,可笑地让吴征蒙混过关。
实则顾不凡与林锦儿定要较真,吴征也只能随便指认两人我的前路到底在哪里?胡思乱想一阵,吴征收起纷繁的心绪开始记忆参悟天雷九段。既来之则安之,想不明白的事情就等以后再想。山下波诡云谲,还是多学些本事保命才好。
晦涩难懂的语言对吴征来说并不是问题,他学习能力本就强,来了这方世界八年也早适应了各种功法上的文书方式。
作为一名应试教育历洗练的现代人,背书能力自然不在话下短短一月时光,吴征便将天雷九段背诵记忆完毕,又花了半月时光反复阅读背诵得一字不差,顿感百无聊赖。空虚再一次袭上心头。时经八年,即使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情况下,吴征仍然感觉自己在做梦。
身边的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现代变成了古代,飞机大炮变成了刀枪剑戟,语文数学变成了子曰诗云。
我的归属究竟在哪儿?吴征轻手轻脚步下四层,这一代弟子里只有他登上了四层,戴志杰,杨宜知等人都在三层,一个个面目凝重紧缩眉关,并未发觉可以放轻脚步的吴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