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0章 先古墓(1/2)

最快更新古董店主鬼事多最新章节!

“两位人文始祖?”

青衣蹙眉道:“难道这里是合葬墓,有两个墓主人?”

“不是合葬墓,而是……这座墓是黄帝给伏羲氏建造的墓穴,所以,才说它涉及到了两位人文始祖!”

我有些艰难的把那些甲骨文上的内容说了出来。

这篇甲骨文所记录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就是简单说了一下这座墓的来源。

是谁建造了它?建造年代?埋葬的人是谁?

甲骨文上基本就是这些信息了。

但就是这些信息,扔出去足以震动整个考古界,而且还是地震!!

因为,我眼前的这些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出现的唯一一篇诞生于五千年前的完整甲骨文,而且叙说的事情还是后世最关心的人文始祖的事情!

毫无疑问,这样的甲骨文说服力是非常强的,它不是后世留下的记载,没有任何笔者的猜测成分在内,就是在写实,因为这篇甲骨文诞生的年代,就是人文始祖统治的时代,记录的绝对是当时的事情,就算是夸大也夸大不到哪!不像后世出现的《史记》等史书里的记载内容,虽然那些史书的内容都是经过司马迁等人走访考证过的,可惜司马迁距离三皇五帝生活的年代还是有些遥远,至少都有两千年了,相当于咱们现在在考证西汉的事情一样,难免带上一些个人猜测、以及在时间积淀下产生的奇幻色彩,似真似伪,真实性和人家亲身见证过的人所说出来的有很大的出入。

这篇甲骨文,算是彻彻底底的证实了人文始祖的存在,并非是远古先民的幻想!

我敢说,只要这篇甲骨文丢出去,一夜之间,有关于伏羲女娲、三皇五帝这些人文始祖到底存不存在的质疑声将会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所有历史课本都将立即进行改写!!

根据这篇甲骨文上所说,这座墓始建于公元前2540年,也就是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左右的时间。

那个时候,正是黄帝经过阪泉之战打败炎帝,刚刚一统中原的时期,他联合炎帝,在涿鹿与蚩尤爆发了炎黄部落和九黎部落之间的灭族之战,那一场战争的实际结果想必只要是个炎黄子孙就都知道——蚩尤战败,黄帝一统天下!

这篇甲骨文上记载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根据这上面的甲骨文描述,黄帝刚刚将蚩尤斩首的时候,那是在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就在炎黄部落的战士齐声高呼之际,天空中毫无征兆的就裂开了一条巨大的裂缝,然后……从那个裂缝里面掉下来一个人!!!

没错,就是一个人!

准确的说,是一个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尾的蛇人!!

掉下来的这位是谁,就不用说了吧?

就是伏羲大帝!!

黄帝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老祖宗,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当时的黄帝也是懵逼的,因为在黄帝的记忆中,伏羲大帝和女娲娘娘已经挂掉很多年了,结果在自己人生的巅峰时期,忽然天空中裂开了一朵巨大的“菊花”,然后自己的老祖宗从那里掉了下来,一下子躺在了自己面前。

这种事儿……甭说是黄帝,恐怕天王老子也得懵逼!!

当时的伏羲大帝,还没有死!!

只不过受了很重的伤而已,而且他身上的伤还不是摔伤的,疑似是被武器击伤,已经危及性命!

当时的伏羲大帝看了一眼正在战争中狞笑的后代,竟然丝毫都不为黄帝的胜利而感觉到高兴,反而露出了一副心碎的表情,跟黄帝说:“这样的战争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找错了目标,现在的你只是在内斗罢了。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正在爆发着一场又一场的惨烈战争,你真正的敌人在那里!”

说完这些,伏羲大帝就再没说什么。

敌人在哪里?

敌人是谁?

伏羲大帝都没有说!

只说,迟早有一天,你们会面对它们,不用着急,谁都无法逃脱的。

然后伏羲大帝就安排黄帝,在自己死后,要把自己埋葬在中条山的这个地方,几千年后,自己将重回最前线,战争不胜利,誓不归!

说完,伏羲大帝阖然长逝。

伏羲大帝的话对黄帝影响特别大,所以在涿鹿之战以后,黄帝再没有发动战争,他也按照伏羲大帝的嘱咐,在中条山的十龙天脉穴眼上建造墓穴,以神葬之礼将伏羲大帝下葬。

这大概就是甲骨文上记载的所有内容了,有些可以理解,有些却令人满头雾水。

黄帝听伏羲的话,这个好理解。

首先,两个人之间有很大的渊源,从一些史书痕迹来看,伏羲与自己的妹妹女娲结婚,二人并没有孩子,但却有养子。昔年,伏羲路过昆仑山,曾见到一个巨人产下一子,名曰少典,伏羲就把少典收为养子,后来少典成为了有熊部落的首领,生下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黄帝,一个就是炎帝,这两个孩子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走向融合,最终形成了炎黄部落,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开始!

从这方面的关系来说,皇帝叫伏羲一声爷爷,不亏!

听长辈的话,给长辈建墓送终,这也是正常的!

其次,伏羲是太古各部都要推崇尊重的人,他的意见黄帝不得不参考,再加上涿鹿之战后,皇帝灭掉了九黎,已经定鼎天下,没必要再发动战争了,顺水推舟听伏羲的也是情理之中的。

甚至,为了表达对老祖宗的敬意,黄帝把自己降服的人... --

最快更新古董店主鬼事多最新章节!

服的人熊都丢过来给伏羲守墓来了,这倒是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人熊就是这里的守护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