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吃肉(2/2)

平乐县丞歇了几日,心态已经平和很多,此时被点到名,只是微出小汗,连忙站起身来,假装听不见底下的窃窃私语。

“遵旨。这个……陛下及列公在上,下官定然知无不言。话说司隶一带农谚有言:二月清明一片清,三月清明草不生。今年是三月清明,其实年景已经注定不太好,再加上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干戈。今年的第二茬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秦氏有好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茬秋麦,至少在下官辖境内,其实前景也不甚理想……”

他也会揣摩上意。天子明显是个心软的,不忍心百姓挨饿,听见“歉收”俩字就大惊小怪。他也就放心大胆地把情况稍微夸大一些,争取博得百官同情,给自己县境的百姓们尽可能的争取点“天恩”。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狗肉去。

王放用眼神鼓励,等平乐县丞手舞足蹈地说完了,一拳砸在几案上,痛心疾首。

“你们听听,你们听听!天下百姓都在挨饿!朕刚登基第一年,就闹出个天下大饥,这是上天的警告啊!朕有罪啊!”

百官一愣,均觉得天子有点小题大做。今年年景纵然欠佳,怎么也比不上当年的全国饥荒啊。

谁知王放下一句就是饥荒:“诸位别不把一个‘饿’字当回事!你们都没挨过饿!可是朕从小就饿过!朕的身世,你们也都知了。十五年前天下大饥,人人相食,朕尚不知事,就差点成了别人鼎镬中的肉!”

忆及那并不记得的往事,他感伤已极,说着说着便语带呜咽。冯宦官连忙递上巾帕。

百官听他提这事,一个个惶恐称罪:“那时候佞臣当道,反贼横行,以致民不聊生。好在陛下有千金玉体,逢凶化吉……”

“所以朕不能在让这事发生第二次!朕已向上天发愿,只要朕在位一日,天下凡十三州土地,不能有一个孩童挨饿!从昨日起,朕已开始削减宫中肉食份例,饭食全换成糙米粟饭,禁绝饮酒,以茶代替。就连朕的猫猫狗狗,也一律训练吃斋,若要食肉,让它们自己捉耗子去——列公都是圣人门下,仁义君子,朕如此做法,没错吧?”

岂止没错。一些资历老的官员已经暗暗叹气。侍奉了这么多任天子,但凡能稍微为百姓考虑一丁点的,已经算是难能可贵;更别说身体力行,主动降低饮食标准,跟天下百姓同甘共苦了。

只可惜这孩子生不逢时,没赶上皇权盛世,做不得真君主啊。

于是群臣跟着泣涕如雨:“陛下真乃千古名君!”“陛下给我等做出了榜样,上天一定大加感动!”“陛下……可千万别饿坏了身子!”

王放睁开泪眼,环顾全场,暗自满意。他原本担心没人捧场,特特跟几个朝中有人的嫔妃嘱咐,让她们想办法跟自己的父兄通气,若是他在朝会中提到粮食收成问题时,千万记得附和几句。

眼下看来,百官也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不做忤逆丞相之事,他们也愿意当个正常好官、跟天子搞好关系。

但也有多心的,已经暗暗想到:天子不会是打算上行下效,让底下群臣也跟着“艰苦”吧?那样可吃不消。

所幸这样的情景并未发生。王放哭了一阵,抽抽鼻子,红着眼圈问平乐县丞:“卿县中存粮,还有多少?”

平乐县丞连忙抹掉眼泪,答:“臣刚派吏员去清点过县境内的公私仓廪。存粮有些紧张,若省着点吃,撑三两个月应该没问题。只要……只要朝廷不再额外征粮……”

最后一句话说得细如蚊蝇,语气视死如归。

他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为民请命”。倘若因此惹怒天子,就算把他处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乡里人会给他立碑。

王放深受感动,直起身子,伸手将县丞的驼背扶得直了,笑道:“朕也无非两只手一张嘴,一天能吃几斤粮?宫里备的饭食每顿都吃不完,怎么还会额外从百姓口中抠粮呢?”

平乐县丞惶恐道:“是是!”

底下百官看出风向,连忙表态:“臣等定然恪守清廉,严格督查,绝不会出现乱征钱粮之事。”

王放欣慰一笑:“朕倒忘了,前一阵子丞相是不是主持颁布过休养生息的法令,严禁超额征收钱粮?那今日就当朕旧事重提,给大家提个醒吧。”

他主动把丞相搬出来,百官们松口气,赶紧顺杆子爬:“是是,丞相高瞻远瞩,陛下爱民如子,君臣和谐无间,我等都应认真学习。”

虽然丞相不在场,但大伙谁也不敢轻慢,都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日后定然会被人报知丞相的。因此该拍的也马屁不能少。

一派祥和声中,王放试探再提:“那个、朕殊无治国经验,若说错话,烦请众卿纠正——这种歉收之年,是不是得减点税?不如今年的秋赋就别征了?”

这个问题有点大胆。群臣齐齐低头,不敢贸然作答。

赋税是国家根本,岂能说停就停。不说上至天子、下至县丞,这么多国家栋梁需要养活,驻守边疆的军队、修桥造路的民工、乃至给国家建言献策的士族,一个个都得养活。

更别提,堂下文武百官里,有不少都是爵禄在身,家有封邑。他们不用向朝廷交税,然而底下佃农的租金赋税,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哪里舍得就此削减。

王放一瞟底下人神色,心中门儿清,微微一笑。

“朕说笑而已。秋赋当然要征,不过……嗯,是不是可以减半?还有,朕听说今年粮米虽然收成不好,但桑树都长得挺健旺的……众卿莫要拘束,大胆发言嘛,三人行必有我师,朕就当学习了。其实大家都知道,朕是半路出家,政事上两眼一抹黑,因此丞相体贴,揽了大部分治国的重担去,朕十分感激。譬如今日,咱们也就是讨论讨论,具体要怎样决策,众卿回头上报丞相即可,朕懒得管。”

他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百官才渐渐活跃起来。

丞相对外塑造的光辉形象,是十分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的。今日丞相虽不在场,大家在天子的勉励下,给丞相分分忧,何错之有?

况且轻徭薄赋是大汉的基本国策。人民安居乐业,对这些文武百官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

大司农丞率先提出:“嗯,陛下所言甚是。譬如今年蚕桑丰收,粮食歉收,而百姓缴纳赋税,不外乎布帛和粮米。依往日的经验,可适当调高布帛的官价,鼓励大家用丝麻代替黍粟缴税……”

……

王放一言不发地听着百官建言献策。等听累了,宣布散朝。

等百官告退,转眼一看,平乐县丞还像木桩子似的戳在原地,不知该往哪儿走。

他连忙过去拍拍肩膀,把个平乐县丞拍得矮了两寸。

王放凑近他耳边,轻声说:“……听见了吗?朝廷要减秋赋。”

平乐县丞如同被天上彩虹架了起来,老泪纵横地跪下:“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臣肝脑涂地,也要报陛下之大恩!……”

小小一个县丞,并不懂朝堂上的权力分配,也并不知道,当今天子已被丞相架空得腾云驾雾,高处不胜寒了。

他只知道,因着他的一篇奏章,天子和百官热火朝天地讨论了半天“减税”。既然是天子的意思,那早晚是会付诸实施的嘛!

他已经等不及回乡,宣布这个百年不遇的好消息,享受父老们的感激膜拜了。

王放让人把平乐县丞送走,自己回宫休息。

方才有点太入戏,眼睛都哭肿了,急需冷敷。

没过几天,就听说十来个有关官员集体拟了个奏本,说今年粮食歉收,提议将秋赋减半,并且鼓励百姓用丝麻代替粮米交税。若有饥荒严重的地方,朝廷会动用国家存粮,派发赈济粮款。

至于少收的税款,天子也特意指示:若有部门急于用钱处,他可以用皇家私产来支援。

如此一来,百姓得益,百官的利益也不受多大损失。

众官心中所想一致:这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好事。丞相定然会大加赞赏。

有关奏本的措辞内容,王放连看都没看。只是像往常一样表示:“这是大伙的主意,朕不抢你们功劳。需要签名盖章,尽管来找我就行。”

于是这个奏本只是走过场似的让天子签了个名,就送到了丞相府里,等待裁决。同时百官各自去做相应的准备。

天子呢,仿佛早已把这事忘了,每日照样闲逛玩鸟。

秦大秦二秦三……乃至秦八秦九,已经被调教得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见了他就拍马屁。王放天天眉开眼笑。

他拨弄鸟羽,极轻极轻地对着鸟儿说:“但我什么都没做呀。”

他只不过是心血来潮,见了个小官,听他说了几句新鲜事而已。

不过是往一潭死水的池塘中投了块石,激起了些微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