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陇绣(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女帝养成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陇绣

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古老的民俗物品,寄托了地方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庆阳香包是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庆阳当地俗称“绌绌”、“绌儿”、“耍活”。庆阳地方民间一直沿袭着巧女娴妇制做香包比手工,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包祛邪纳福的传统习惯。

福寿娃娃

庆阳香包刺绣广泛分布于庆阳8县(区),渊源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的卫生风习“薰蒸法”和新石期时代的衣饰文明和稚拙工艺。其工艺成熟于舜命禹制作衮服十二章的“衣绘而裳绣”时期,明清时期最为丰富,民国至解放后的60年代普及全市。

庆阳香包刺绣工艺是遗风千古的针工造型艺术,是立体造型艺术和平面刺绣相兼融的一种纯手工工艺,立体造型技艺和技能主要有三个类别:一是绌绌类。二是线盘类。三是立体类,分单面挂件、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

庆阳香包(绌绌)构型简单质朴,但不失美观和多样;刺绣粗拙敦厚,有浮雕和蛮荒韵味,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状美感。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承袭,又是个人技能和智慧的再现。多以人类童年时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以远古历史纹饰为主要内容,以装饰功用为目的,兼以观赏和佩戴,式样以香包为主,有挂片、衣袖、桌裙、褂子、枕顶等多种类型。

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称为“香包“或“绌绌“。

中华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

庆阳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女帝养成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物“的。这与2003年时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

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的佳品。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