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过往已停机(1/2)

最快更新此后,不再爱你最新章节!

陈致来北京之前,便断掉了所有的后路。他不仅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卖掉了莞尔刚刚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装修好的房子,而且力劝莞尔暂且放弃结婚举办仪式等琐碎繁杂的事,先随他一起飞往北京。

莞尔是个恋旧的女子,她为房子找买主的唯一要求,便是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装修,且墙上的每一幅画,玄关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改变。她希望假如某一天,自己再回来,除去在时光里褪掉的颜色,它们依然是完好无损地在那里等待着她。就像,她不过离开这个小城,做一次短暂的旅行,旅程结束,她的心,还是回归到这里。陈致小心翼翼地解释过许多次,告诉莞尔,他在北京,一定会给她一个更好的房子,她可以将这些无法带走的梦,全部复制到那里。对于这样的畅想,莞尔只是浅淡地笑笑,并不给陈致任何的回应。只有一次,陈致在背后环拥住她,说,相信我,不管到了哪里,遇到多么璀璨的景致,我的心,都会和这些壁画一样,静静地为你守候,莞尔这才转过身来,抱住陈致,说,我相信的。

这句话让陈致知道,莞尔彻底地做好了与他去北京闯荡的准备,不管成功抑或失败,不管他们的爱情,水土不服还是随遇而安,她都会义无反顾地跟随着他。陈致对莞尔的了解,胜过自己,他们从读书的时候便爱恋上彼此,7年的时光,周围许多昔日发誓要爱到地久天长的恋人,大多分手,但唯独他和莞尔,如一株安静的水草,在光阴的波光里,低眉浅笑,悠然自得。所以他们打算结婚的消息一传出来,天南海北的同学便都在网上祝贺,说到时一定亲自赶去祝贺,似乎,这是他们自己爱情的芬芳,结出的果实,亦是浸着过往的甜蜜与温情,轻尝一口,那所有的爱与温柔,便都来了。

所以陈致感激莞尔做出的退让,他知道这一去,所有过去稳妥安逸的生活,都会隐没,何时再重新寂然绽放,则是一件连他自己,都无法预测的事。而无法预知,便生出惶惑,莞尔肯在一切都飘渺不知的时候,与他去往北京,他知道这已是她能给他的,最大的支持。

陈致很快便在海淀的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做进出口贸易的工作。而莞尔,却是几经辗转,也没有寻到合适的事做。陈致在忙碌中,来不及耐心地安慰她,只对每日守在一大堆招聘启事里发呆的莞尔说,不必急,近处没有,可以到远一点的区看看,两个人,不一定要天天守在一起的。莞尔在纸堆里抬起头来,但并不看他,而是越过窗外层层的阻隔,看向那一小块的天空。过了许久,才对着陈致的后背,淡淡一句:可是我想要的,只是和你在一起。

陈致只把这句话,当成莞尔一时失落的感伤,他想过不了多久,莞尔也像他一样有了工作,一切便都会不同。女人的情绪,来与去,不过是青烟一缕,在心底,留不下任何痕迹的。

莞尔在一个月后,果真像陈致预言的那样,在相邻的区里,找到了一份一向喜欢做的编辑工作。得到消息的那天,陈致提前下班回来为她祝贺,他还兴致勃勃地做了几样莞尔爱吃的小菜,又打开一瓶红酒,给莞尔斟满。他还没有来得及将心中的喜悦表达出来,对面的莞尔,便哭了。而且,陈致愈是哄劝,她的眼泪,来得愈是凶猛。陈致的手机,恰在此时响起,慌乱中,一旁的红酒,被打翻在地。陈致顾不了这么多了,他甚至都没对莞尔,报以歉意的一瞥,便起身去接电话。是部门上司打过来的,关于文件中一个词语的翻译错误,尽管并无大碍,但上司却冲陈致大发了顿脾气,说,如果换成很关键的词汇,出了错,责任谁来承担?商场如战场,连敌人的话都琢磨不透,仗如何能够打胜?陈致忐忑不安地听着,一直赔笑到上司挂断了电话,这才烦乱不安地拿出一根烟来,将小小的走廊,抽得烟雾缭绕,一旁的几个租户,好奇地探出头来,瞥他一眼;连楼下的房东,都在院子里朝他飞上来几个白眼。

但陈致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些琐碎的事情,他的心里,被工作淤积得满满的,连身后对着一地打翻的红酒,默默流泪的莞尔,也给忽略掉了。

陈致已经习惯了莞尔一周回来一次的生活,没有她在的时候,他偶尔也会觉得寂寞,似乎少了些什么,但更多的时候,则是被工作压迫着,不断地学习,充电,连每日睡前必需的电话,常常也忘了给莞尔打。公司里新来了一个西班牙的同事,但他私下得知这个同事很快就会回国发展,而若是能够抓住这个人力与信息资源皆丰富的潜在客户,与之建立长期国外联系,那么,或许不久后的一天,陈致也能够在公司里独当一面。甚至,有可能开创自己的分公司。这样美好的梦,刺激着陈致拼命学习一切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又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与西班牙同事建立友好关系上。

陈致上班的公司,离租住的房子,也有一小时的车程。而莞尔到他这里,则需要换乘两次公交,一次地铁,算起来,大约有3个小时的路程。在以前,对于不常出门的他们,大约是相当于到省城的距离了。陈致知道莞尔是恋家的女子,若是没事,她更喜欢守在家里,洗衣,做饭,看看影碟,让她花费3个小时,赶去一个地方,... --

最快更新此后,不再爱你最新章节!

地方,与他相聚,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而今,这已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陈致从没有听莞尔抱怨过,他以为她像自己一样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北京,去哪里,似乎都是长途跋涉似的远,何况,相对于他的那些家几乎住到河北去的同事,这样的车程,已算是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