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巧言说服,让他人心服口服的策略(1/2)

最快更新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最新章节!

征服人心,以情动人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的征服。只有善于将情感注入话语中,动之以情,以情感动人,才能打动人心,从而征服人心。在日常交际中,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办好事,说服对方,就必须跨越这座桥,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达到掌控对方心理的目的。当我们在与对方交谈的时候,应该推心置腹,动之以情,话语中流露诚意,使对方感到你并不是抱着任何目的,没有丝毫的不良企图,而是真心实意地流出真情。最后,以诚意柔化人心,达到打动对方,那说服对方就简单多了。

在一座城市,有位孤独的老人,他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于是,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在离开之前,他登出了广告出售自己的住宅。由于老人的住宅楼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许多商人听说了都登门求购,争相出高价,很快,住宅的价格从最开始的6万元上升到10万元。老人想着真的要离开这里了,心中却有诸多的留恋,家里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布置的,它们陪着自己度过了几十年,彼此有了感情了。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我不过是一个临死的老人,而它们需要换个主人了,老人心想着。

这天,一位衣着朴素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孩敲开了他的门,女人说:“先生,我很想买这座住宅,可是我只有一万元。”旁边的一群商人笑了,说道:“一万元也跑到这里来凑热闹,你就买那个阳台吧!”老人微笑着说:“可是,我这房子的底价是6万元啊。”女人看起来并没有灰心,她真诚地说:“如果你肯把房子卖给我,以后,你可以照样住在这里,我们会陪你读报、喝茶、聊天,你的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那个小孩抬起了稚嫩的小脸,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望着老人。

老人笑了,这不正是自己需要得到的吗?在商人惊诧的眼光里,老人将钥匙交给了这个女人。

有时候,能够促使办事成功的,往往不是金钱利益上的东西,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朴实的女人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是,她却以自己的无价的真情买到了那套住宅。由此可见,能够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用语言的魅力感染人,说话满含柔情,攻略人心,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情”二字可以融化一个人的铁石心肠,在情感的召唤下,他的心理已经被你所掌控了。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就被推选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秘书。不过,在之前的一次长篇演讲中,富兰克林曾被一位新议员骂得狗血喷头。面对这样一位对手,该如何相处呢?富兰克林心想:如果以牙还牙,自己绝对不是这位议员的对手,而且,还有可能影响自己以后的事业前途。虽然,这位新议员对我的攻击让我感到生气,但是,他的确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以后肯定会成为一名有影响的人物,或许还能够帮助自己呢。不过,像他这样的人,绝对讨厌阿谀奉承的人,不如,我以真情来打动他,化敌为友吧。

这时,富兰克林无意中听说这位议员有几部珍贵的藏书,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诚恳地表示自己想借来阅读一下。那位议员收到了信,果真将书送来了。过了一个星期,富兰克林把书送还回去了,同时,写了一封信表示诚挚的谢意。

后来,两人又在会议室相遇的时候,议员竟然亲切地和富兰克林打招呼,交谈的语气也变得友好起来。他许诺,会在一切事情上支持富兰克林,就这样,两人成为了知心朋友。

富兰克林的真情攻略果然见效了,不仅化敌为友,同时,争取了一位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自己的人。其实,说话的轻柔与真情流露,往往会让别人认同于你。如果对方所思所想完全与你相悖,这时候,就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策略了,不要用刚烈的态度去反驳对方,而是以柔情的方式去试探。这样,从表面上看你是顺从的,但是,实际上你却是想以柔情软化对方,最后,对方在真情的攻略下就真的软化了,顺了你的想法。

心理点拔

求人办事,我们就要懂得心理掌控术。

1.利用对方的“同情心”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为柔软的一部分,也许,它是人性的弱点,但是却可以为你打开成功之门。据说,凶残的鳄鱼在吞噬猎物的时候,总是要留下一串串“同情”的眼泪,由此折射出鳄鱼的狡诈之处。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也要善于“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触动对方柔软的内心,最终获得帮助。

2.用情打开对方的心门

钥匙为什么能打开一把坚实的大锁?因为它最了解大锁的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就像是上了锁的大门,即使是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只有真情才能把打开那把大锁,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达到掌控对方心理的目的。

权威效应,令其坚信不疑

权威效应,又被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就会受人敬重,而他所说的话以及所做的事情就很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一方面在于满足了人们的崇拜心理,威信、权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崇拜心理的作用使得他们对那些权威人士所说的话深信不疑;另一方面由于人们都有“安全心理”,人们总是认为权威人物才是正确的楷模,听信他们的言论会使自己更具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本来那只是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但由于“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许多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通过这个实验,直接体现了人们所具有的“安全心理”,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也可以称为“崇拜心理”,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言行要与权威人士保持一致性,自己只有相信权威人士的言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所以,这两种心理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利用“权威效应”的实例很多,比如在广告时请权威名人赞赏某种产品,在辩论说理时引用权威人士的话作为论据,等等。相传,南朝的刘勰写出《文心雕龙》后由于无人重视,他想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沈约审阅,但沈约却不予理睬。后来他装扮成卖书人,将作品送给沈约。没想到沈约阅后评价极高,于是《文心雕龙》成为中国文学评论的经典名著了。因此,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利用“权威效应”,这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态度和行为的目的,通过“权威言论”来影响其心理,操控其言行。

浙江某小企业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招募各省会城市的代理商。在谈判桌上,该企业经理十分谦虚地说:“我们虽是小企业,却得到了商界人士的青睐,上次我带着产品去香港参加展销会,就连李嘉诚对咱们的产品也赞不绝口。”对方一听李嘉诚的名字,想都没有想就签下了代理商的合约。

李嘉诚作为商业中的权威人士,如果他都大加赞赏某企业的产品,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产品认证书”了。一般情况下,在某些方面有很深造诣并取得瞩目成就的权威人士往往更容易让人信服,因为人们更愿意认同权威人士的言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某位权威人士发表观点时,大家很少去怀疑甚至反对。当然,在这时候,人们所相信的并不是某个人本身,而只是他的头衔,他们相信以他的地位、权势所说的话一定是真实的,值得相信的。

心理点拔

1.借用专家的话

很多健康专家认为,晚上身体往右侧睡才是最健康的睡姿。于是,当你在向朋友或家人证实这言论的真实性的时候,不妨可以这样说“健康专家都这么说,难道还有假?”比如,在每一只牙刷上面都会标明“牙医建议,三个月更换一只牙刷”。

2.借用位高权重人士的话

最近几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物价也猛涨,对此,国家相关权威人士表示会抑制部分的经济泡沫。于是,在平日闲聊中,邻居大妈可能更愿意相信物价不跌反涨,你就可以搬出权威人士的话“央行行长都发话了,要出台一系列措施,抑制物价……”

3.借用各行业权威人士的话

在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权威人士,比如文学领域里的矛盾、鲁迅,艺术领域里的梵高、贝多芬,等等。当我们在强调语言是多么重要的时候,不妨搬出语言大师林语堂的言论“语言不是一般的工具,使用起来不同于其他工具”。

4.借用上司的言论婉拒对方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可以借助上司的言论进行拒绝,比如“前几天经理刚宣布过,不准任何顾客进仓库,我怎么能带你去呢”,或者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我会把你的要求向领导反映一下,好吗”。

抓住对方在意的重点,令其情不自禁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在与对方的交流沟通,实际上就是一场心理的较量。而且,彼此都带着各自在意的重点,以此来达成共识。如何才能打动对方呢?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从对方言语中抓住对方在意的重点,再以其在意的东西作为利诱,这样一来,对方肯定会心动,而不得不答应我们的请求。而且,我们在以其在意的东西作为利诱,如此来暗合对方的心理,这样会让对方感到很受尊重,在无形之中,也拉近了彼此的... --

最快更新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最新章节!

彼此的距离。有时候,对方在意的东西往往是他的把柄之一,有可能他会为了在意的重点而放弃之前所提出的条件,在此时,我们乘虚而入,对方就会在交流中败下阵来。

小娜是一位汽车节油推销员。这天,她约见了一位客户,这是一位拥有三辆机动车的店主。小娜想:对于这样一位客户来说,他最在意的应该是怎样能节约汽油费,以此来缩小店里每天的开销,以达到最大的盈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