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2/2)

这里只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石头,另一个是钥匙。如此明白无误的提示,却不是最终的答案。白兰心摸了一摸自己的下巴,他在心里快速揣摩着奥古斯丁的心思。

索菲娅将手机从口袋里拿出来,为了不让人知道她的行踪,她故意关了手机。现在她不得不重新开机,因为她想要借助互联网的搜索来解开这里的密码。

索菲娅快速在Google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Stone Key,浏览器立刻显示出8000多万个词条,她快速地翻看这些词条,却发现搜索出来的结果对她来说... --

最快更新达芬奇宝藏最新章节!

她来说毫无意义。

Stone is the key。对不明就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陷阱,白兰心的大脑飞快地转动起来。

这句话会引诱来盗宝的人输入STONE这个单词,从而加速这个指纹识别器装置关闭。但它同时也是正确的信息提示,否则,那个八角十字上不需要刻上这句话与之对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内部的人可以解开密码,拿到藏在这里的宝物,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也让这个秘密得以传承下去。

白兰心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再次让Stone is the key的字眼浮现在脑海中。

奥古斯丁馆长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在他的眼里,Stone指的是什么呢?

时间在不停地跳动,42、41、40、39……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二十多年前生活在这里,此后他带着索菲娅去了罗马,最后在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担任馆长一职。

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仅有四百多人,而且大部分是神职人员。它四面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中国”。它的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梵蒂冈博物馆等。

这里最有名的建筑恐怕要算圣彼得大教堂,白兰心一直都这么认为,它是罗马教皇的教廷所在,世界五大教堂之首,耶稣十二门徒的首徒彼得的遗骸就葬在这里。

传说虔诚的基督徒会看到彼得的亡灵,过去白兰心认为奥古斯丁每天都会经过这里,他总有一天会看到,但此刻他却不再这么认为,奥古斯丁并非虔诚的基督徒,他应该没有资格看到彼得的亡灵。

33、32、31、30……

每一个去朝圣的人都希望得到圣彼得的护佑,被护佑是人类最朴实的心愿,否则就不会自人类有智慧以来就伴随而至的祭祀信仰,这或许源于人来早期对自然和未知的恐惧。

信仰自巫术时代就有,今天看似迷信的祭祀正是他们那个时代最原始的信仰。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在祭祀中获得原始力量。到了宗教时代,尤其是基督教的时代,这种祭祀的力量被加强了。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作为上帝之子,在他完成了救赎之后升入天国,死后复生也就意味着耶稣在人间没有留下可供祭祀的墓地。尽管耶稣是永生存在的,基督教也要求每一个信徒将耶稣装在心里,但人类本源的心理是需要有一个实物来作为信仰的支撑。信仰的本源需要耶稣的墓地,但耶稣是神,他不可能有墓地,两者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找到了一个折中之法——圣彼得。

圣彼得!

25、24、23、22……

白兰心的脑海突然在电光火石之间闪过一丝灵感,他的大脑飞速地运转。

圣彼得是耶稣十二门徒的首徒,在他殉道之后,被葬在罗马城的地下墓室里,而他的墓室刚好位于今天梵蒂冈教堂的圣坛底下。根据《圣经》的记载,圣彼得的本名是西门,当时他的弟弟安得烈在老师施洗约翰的介绍下,与另一个门徒跟从了耶稣。于是安德烈领着西门去见耶稣,当耶稣看见他时便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彼得”。

19、18、17、16……

因为彼得对上帝坚信不移,于是耶稣就称他为‘伯多禄’——磐石彼得,而伯多禄在拉丁文的意思就是石头。

教会就是建立在这位拥有坚定信念的教徒肩上,早期的基督徒在他的坟墓上建了座小小的神龛。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壮大,这座神龛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这座宏伟的教堂,整个基督教信仰确实是在圣彼得身上逐渐形成的。

14、13、12、11……

白兰心极力在脑海里回想这几天见到的梵蒂冈国徽,它是一枚盾徽,盾的背景色是红色,它在历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颜色;盾上是两把交叉的钥匙和一顶罗马教皇的三重冠,传说金黄色和银白色的两把钥匙是耶稣交给圣伯多禄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权力都交给他,而三重冠是耶稣的教冠和人间的皇冠结合产生的。按照天主教的说法,罗马教皇是基督在世代表,那么圣彼得无疑是第一位教皇。

9、8、7、6……

现在将STONE这个单词拆分,如果在“T”和“O”字母之间截断,它就变成了ST和ONE两部分。ST是saint 的缩写表示圣人,用在姓名时是代表圣;ONE的含义可以衍生为救世主的意思,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表示圣人救世主。作为耶稣十二门徒中首徒的彼得,第一任教皇,他确实享有这样的殊荣。

石头就是钥匙,翻译过来之后便是——彼得就是钥匙,这个名字将这两样东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3、2、1……

“我的上帝!”索菲娅尖叫道,“没有时间了!”

白兰心的手指快速地在键盘上敲入了五个字母。

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