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2/2)
平分给了村中各户,家家不落。
秀姑觉得朝廷真是考虑得面面俱到,朝廷每年都有船队出海,以瓷器茶叶丝绸换取黄金珠宝香料等物,加上豪强也得交税,自开国以来国库非常之充盈,因此每回遇到天灾朝廷都舍得拨巨款赈灾,百姓最是感激,见面时都要口呼几声万岁。
当今圣人英明,本地县令廉正,真乃百姓之福。
笑容重新出现在百姓的脸上,他们终于不必为寒冬发愁了,也不必为明年的耕种发愁了,有了口粮,有了粮种,而且免税三年,无论哪一件都是天大的好事!
谭吉按照原先的承诺,从发到自己衙门里可以动用的银两里拨出一笔付给除王李两家和自家之外的其他富户作买粮之资,感谢他们当初愿意献出粮食,如果赈灾之物没有及时抵达,那些粮食就是桐城宿城百姓的救命粮!
县衙里有足够运转的银钱了,粮仓里堆满粮食了,百姓都安抚下来了,瘟疫彻底结束了,虽然想彻底恢复元气还需要一两年的光阴,但是目前来说总算度过了种种劫难,略解自己之罪,谭吉因日夜操劳而苍白的脸上终于浮现丝丝红晕,有了些精神。
有了精神后,谭吉特地从自己的私房里拿出一笔银子和东西发给自己麾下忙碌许久的主簿、县丞、县尉、捕快、衙役和诸村的里长等人,作慰劳之资。
认真为百姓做事的人才有,那些偷奸耍滑者或没有尽职尽责的人就没有。
张硕把自己得的二两银子和一匹细棉布交给秀姑。
听完来历,秀姑不禁莞尔,“咱们县太爷真是体贴下属。”二两银子一匹棉布相对他们家而言不多,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张硕感叹道:“县太爷在咱们这里为官十余年,真是咱们桐城的福气!据说,县太爷当初考中状元,当官就能直接做六品官,用不着多久就能步步高升,哪里想到因娶了王老太太的侄孙女,竟然沦落到当了十几年的七品官!如今事情传遍了天下才知道,县令夫人并不是王老太太嫡亲的侄孙女,而是堂兄弟家的孙女,夫妻二人真是受了无妄之灾。”
由此,能看出端慧大长公主一家的卑鄙无耻。
秀姑觉得端慧大长公主之女如今的许琳之妻可能真的看上了县太爷,不过不管是她首先看上了县太爷,还是因县太爷娶诸葛氏而看上县太爷,她的所作所为都让人觉得恶心。作为长公主之女,太、祖皇帝嫡亲的外甥女,又有国公爷做父亲,身份尊贵,嫁给什么样的青年才俊不行?恐怕许多青年才俊都任她挑选呢,何必看上有家室的男子。
听说这些事情后,秀姑最佩服的是王老太太,这位真是女中豪杰,无论是心计还是手段都是一等一的好,被休弃之后面对端慧大长公主的权势,居然能全身而退,平安熬到太、祖皇帝驾崩、新帝登基、公主失势,并且教养孙子出仕,真是不简单!
那样的人物距离自己太遥远,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大青山村里绣花过日子吧!
可惜,张硕杀猪卖肉的生意一时半会做不成。
发生瘟疫后,城里各个大户就不让各地庄头送活的牲畜家禽了,怕牲畜家禽吃了本地的食水后发生瘟疫,连累自己。这么一来,自然没人来找张硕杀猪,张硕自个儿收不到猪,桐城麾下所有村落里的牲畜家禽大部分都在洪灾中消失了,没消失的他也不敢买。
张硕不能杀猪,却也没闲着。
村里没什么琐事劳烦他出面了,他就在家里劈柴、洗碗、带孩子,让秀姑专心绣花,壮壮专心读书,没法子,学堂等明年春天两位先生参加完岁试后才开课。
两位先生比较幸运,都躲过了洪灾和瘟疫,现今领了口粮后就在家中苦读。
这时,苏里长家唯一仅存的大孙子苏超找上了门。
听了他的来意,张硕神色间闪过一抹诧异,道:“阿超,你说想把地卖给我们家?为什么?地可是咱们庄稼人的命根子。”
苏超苦笑道:“张姑父,侄儿叫您一声姑父,也就不瞒着您了。侄儿今年十五岁,过了年才成丁,家里除了侄儿,再无任何人了,可谓是孤掌难鸣。侄儿有自知之明,现在百废待兴倒还好说,过个年把二年,村里恢复了元气,侄儿未必能保住侄儿家的地!姑父仁义,侄儿把地卖给您,您定会给个公道的价钱,待他日有人看中了侄儿的地,可就不会这么好了。”
苏超说话时,面色凄然,他也舍不得卖地,可是近日他隐隐约约听闻有人看中自己家那块连成一片的上好水田了,想趁着大灾后没种庄稼便宜买走,他想先下手为强。
关于这点心思,苏超没瞒着张硕。
张硕听了,沉吟片刻,道:“阿超,你叫我一声姑父,我跟你说实话,我们家从前帮过我三弟,手里并没有多少余钱,便是你想卖,我也没法子买。”虽然拥有地越多,收成越多,但是他们家没打算买很多地,苏超所担心的正是他们家所担心的。
苏超面上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他以为以张家的本钱,应该能买下自己打算卖出去的八十亩地,毕竟张家做了那么多年的猪肉生意。
张硕话题一转,道:“不过,我三弟旧年年底还了五十两银子,我倒是可以买下十亩。”
“十亩?”苏超重复一遍,“姑父,我家那块地足足有八十亩地,都是上好的水田,每年产粮都有两石多,仔细侍弄的话能收三石。”
秀姑静静听完,她虽不知张硕为何不肯买下所有的地,但是她尊重张硕的意思,含笑道:“阿超,你不用心急,果然想卖地的话,我们买不下所有的地,自有别的买家,你若怕人压价,就叫阿硕提前给你找个公道的买家便是。”
苏超看向张硕,张硕点头,他脸上露出喜色,“多谢姑妈和姑父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