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7章 去还是不去(2/2)

不过前段时间这两位才刚刚领证,所以他必然不可能在这部电影中给刘亦茜安排太多情感的成分。

但是他又觉得这部电影非常需要刘亦茜,的热度加成以及对方的美貌加成,因为对方的气质实在是太适合美人鱼这个角色了。

所以他决定把这部电影中爱情的成分转给女二,而刘亦茜则在这部电影中负责大爱的成分!

而女二这个角色,周星驰则决定通过全国海选来进行选拔,也算是为这部电影再增加一部分的热度。

周星驰先是和徐横舟聊了这部分内容之后,很自然而然的就把徐横舟之前和自己说好的要演这部电影的主角的事情给带过了,接着开始聊起了重点。

他直接询问徐横舟是否有投资这部电影的意向,并且非常详尽的和学生都讲解了他这部电影的整个主题,以及具体内容,还有选角上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关于这部电影的盈利点以及成本支出的所有信息都和盘托出了。

而且还做了一个PPT给徐横舟进行了整套电影的宣传方案以及可能估算到的最终投资收益率的相关信息的讲解。

徐横舟非常认真地听了,然后和周星驰说会把这个PPT给到自己这边的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对PPT上所说的内容进行更深度的分析。

并且对这个项目也要进行更加深度的了解。

然后才决定是否投资。

但事实上,他在心中已经没有了答桉。

因为这部电影在他的印象中,虽然没有达到爆火的程度,但也是拿到了同期所有电影中的票房第一名,基本上那个期间所有的人进到电影院的第一选择都是这一部电影,而且看完之后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不算太坏,虽然说因为这部电影有一些搞笑,的部分,如果是不适应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尴尬,但总体上来说,对于大部分观众,这部电影都是非常可圈可点,可以接受的喜剧电影。

所以并没有因为一些差评的存在,合和并不算太高的分数,导致这部电影的票房回落。

反而这部电影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在争议声中一直都是稳中有进,最终也拿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票房成绩。

完完全全地回了本不说,当然也是得到了很不错的利润。

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超高收益的支撑。

所以周星驰后期转做工作室,在工作室里签约了很多的艺人,当然,后来这一项事业并没有做的很好,所以周星驰又开始捣鼓自己的电影了……

总之,在徐横舟的印象中,这部电影绝对是有赚的,所以投资肯定是可行的。

但事实上他也不确定这部电影能够给他带来多少的回报率,起码肯相比起像《战狼》这种他们能确定以及肯定回报率以十倍计的电影来说,《美人鱼》这部电影确实就没什么可比性了。

他其实没什么心理负担,但是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同了,有一个工作室需要养,在投资上,尤其是自己如果不是那种十分看好的投资,100%保证能够拿到非常超高的收益率,他并不打算搞独裁。

虽然这个工作室也相当于是他的一言堂,但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不给工作室发挥的余地也不好。

他之前和刘亦茜聊过之后,就已经有意识的把更多的分析工作给到工作室来去做,自己只做一个决策,然后剩下的执行工作也给工作室做。

所以他这边和周星驰继续聊着关于这部电影的各种看法,而关于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已经传回到了工作室,让工作室在今天之内把一个投资分析意向书给做出来。

在徐横舟和周星驰的聊天之中,前半段主要是周星驰在诉说自己这部电影的理念,以及他觉得这部电影中能够突出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剧情,和他认为非常适合这部电影中某个角色的演员,还有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

尤其是徐横舟拍摄的3d电影刚刚上映,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成果,所以周星驰觉得起码在这一点上,他可以向徐横舟讨教关于各种特效的拍摄方式。

而他们从肥肠面馆转场到了比较隐私性比较强又安静的私人茶室,从中午谈到了傍晚的时候,就变成了徐横舟的主场了。

在穿越之前,徐横舟更多地是以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看这些电影,所以会跟很多观众一样,对这部电影各种挑刺找茬。

总之就是非常的主观,以自己的想法来定义这部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可能对这部电影本身不公平,但是本来被误解就是表达者的宿命,每个人对一部作品的看法都是不同的。

所以那个时候他对于《美人鱼》这部电影就是有许许多多的想法的,也有许许多多的不满。

而这个时候,他从导演的角度重新看待这部电影了,融合之前对于这部电影那些不太好的想法,此刻,毫不避讳的就对周星驰导演,提出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非常犀利的一些看法。

周星驰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锋芒毕露的徐横舟,觉得很稀奇。

适应的倒是挺良好的,并没有觉得被冒犯。

主要是因为徐横舟说出来的东西,其实确实是直击要点,而且是很致命的一些问题。

他之前也知道自己的电影中存在那么一些问题,但是他觉得反正是商业片,有一些过于细节的东西就不用纠结。

可是徐横舟现在不但是点出了这些问题,而且,对于每个问题,他都有自己非常深度的思考,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解决方案,而且是多种解决方案!

所以周星驰不但不生气对方如此直接地指出这些问题。

反而如获至宝,非常认真的听对方所说的所有东西。

甚至开始拿出自己经常揣在兜里的笔记本认真地记下要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