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卅九章 体统之隆(2/2)
这些身后之事并不能满足今上思念太子之心,他愤懑之情无所宣泄,一定要追查出杀害太子的凶手。
此时,一道上书摆在了今上的御案。
许王弹劾裕王毒杀太子。
当时太子千秋,许王并不在场,今上以为许王不可能杀害太子。诸兄弟之间觊觎皇位的恐怕如今只剩裕王了。
还没等大臣们反应过来,今上已经绕开内阁发出中旨:将裕王以谋反之罪削除王位,斩首示众。
消息传开,天下哗然,许多大臣纷纷上书说事实不清不楚,怎能随意杀害兄弟手足?可是今上早被愤怒冲昏了脑袋,哪里管得到大臣劝诫?于是又发一道中旨,要锦衣卫从速去办。
可是满朝文武见此情状,就连杨兆符都觉得今上这样做太过草率。于是悄悄撺掇手下人在紫宸殿外跪地请命,哭求今上不要任情行事。
当是时,一百多位朝中大臣跪在紫宸殿外磕头请命,可今上就是不听。闻说有几百个大臣不肯依从,气得他下令缉事厂太监将这些人统统抓去打屁股。
有些大臣已经上了年纪,本来跪的已经体力不支,结果被缉事厂这么一打,手一重就一命呜呼,为此而死的大臣有七人之多,此种倒行逆施,更令大臣们群情激奋,傍晚时分,更多的大臣涌入皇宫,在紫宸殿外大哭大闹。
今上闻知大臣如此,虽然气得肝疼但害怕朝中众臣群起而攻,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只能急召杨兆符来问话。
杨兆符新与许王不和,杭梦苏盼着他能揭发许王杀害太子之事。
可是他还是看错了杨兆符这个人。
杨兆符此刻心中想的不是对付许王,而是发觉今上对许王深厚的爱弟之情。
杨兆符步履匆匆地入了乾清宫,可是他一路上也在挣扎思考:今上难道真的是傻子么?许王和裕王二人之间,谁想取思怀太子而代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若是今上也怀疑过许王,可仍坚持处死裕王,就说明今上对许王回护已至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若此刻贸然去说许王的嫌疑,不是得罪了皇上么?
所以杨兆符选择闭嘴。
进了乾清宫,钱皇后也在。他不敢走近,只模模糊糊听见皇后在里头说:“皇上若是一意孤行,不知春秋之史如何看待皇上。”
又听皇上说:“皇后难道不痛惜思怀之死吗?”
“思怀太子是妾所出,妾身只会比今上更想知道是谁杀害了他,可是不分青红皂白残害手足,皇上就成了一错再错之人了。”
随即一阵沉默,杨兆符只能听见一阵太息。
门渊看见杨兆符来了许久,这时才悄悄朝里头说:“皇上,杨阁老来了。”
“快请他来!”
杨兆符这才进去,钱皇后一看见他就哼了一声,骂道:“你做首辅之人到底是在做什么?朝中大臣都跪地请求皇上收回成命,你却高高兴兴跑来?为什么不到紫宸殿外跪着?你这样还算是百官之首吗?”
钱皇后连番询问,把杨兆符说得面红耳赤,只能跪地大哭说:“臣也是来求皇上收回成命的。陛下,百官已有人被杖责至死了,若再强行责罚下去,恐怕舆论都不好听了。”
今上握着钱皇后的手,看了看她,忽然发现发妻不再年轻了,而自己这两年稀里糊涂在后宫里添了四五十个嫔妃,猛然间潸然泪落道:“罢了,让裕王好生住着吧,这事就罢了吧……”
罢了?不查了?
杨兆符心里一阵算计:皇上是不是知道许王杀了太子,但不肯查呢?
钱皇后一句话打断了他的思绪:“你为百官之首,应当抚恤死谏大臣,勤勉事务,不要叫皇上再添忧心。”
杨兆符赶忙叩头称是,不想钱皇后又说了一段让他汗毛倒竖的话。
“皇上,别再追杀理王了,他也是您的弟弟呀。皇上年少失养,慈母见弃,后来又痛失养母李贵妃和太子,这样多的亲人离皇上而去,皇上还要手足相残又是何必?他到如今都不知逃到哪里是死是活,要遭的罪也遭够了,再有错,也没了爵位,让他安安分分当个百姓也全了他一辈子了。”
今上听后,沉然不语。
钱皇后走后,今上叫来门渊说:“出去,叫知制诰来,赦免理王之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