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使者人选(1/2)
最快更新春茂侯门最新章节!
东夷山虽只一隅之地,对于地域辽阔又富庶的大凉来说不足为惧,然而地处西域,当年齐王煽动仲崇圣叛乱,为策万全,还对西域诸胡许以重诺——只是当时苏史那执掌月氏,忌惮大凉国力昌盛,虽然答应了齐王会出兵,但事到临头却选择了观望为主、出兵为辅。
那时候月氏在西域诸胡中极为强盛,苏史那之名响彻西域,其余收到齐王请求的胡族自然有样学样。结果仲崇圣果然是独木难支,西域诸胡看到这般景象,当然不肯继续和大凉鏖战。之后仲崇圣兵败如山倒,齐王伏诛,仲崇圣退守东夷山。
大凉也不是完全没打过东夷山,只是西域诸胡见到大凉兵强马壮之后,非常担心大凉打下东夷山后,会趁势扫荡西域,重开前朝的西域都护府,迁胡人入关,占据他们的桑梓地,因此相约囤兵东夷山附近,大凉本就恼恨他们答应襄助齐王,见这情形,自是飞报长安,言胡族有异心,那时候横竖大军还在西域,咸平帝自是命其时为帅的古太傅大可便宜行事——这就是大凉西征、老敦远伯重伤殁于军中、月氏等族投降、申骊歌远嫁长安、苏史那陪嫁等前事的始末了。
这样错综复杂的前事,再加上帝后打算留给子孙建功的私心,东夷山之事就这么搁置了下来。如今再提起,少不得要反复争论,毕竟东夷山的收回,关系到朝臣们的切身利益,甚至于对于目前朝中局势的变化都是一个极微妙的引子。
帝后的态度又暧昧不明,这样一路争议到了五月初才定下来。到底还是宰相一派胜出,决定先礼后兵,派遣使者陪同义荣侯唐慎之前往东夷山中劝降仲崇圣。
对于仲崇圣投降的条件,咸平帝开的也不差,因为唐慎之这个名义上的仲崇圣故主封了侯,仲崇圣自然不能越过他,君臣商议下来,若仲崇圣决定投降,可以封其不超过伯的爵位,另赐府邸钱帛,使他可以回长安颐养天年。
至于仲崇圣的麾下,也各有封赏赦免。
本来仲崇圣至今没有投降,早先是因为齐王,加上畏惧朝廷事后翻脸。后来帝后有意留他给子孙建功,既然不理他,仲崇圣想投降也寻不着门路——如今唐慎之既受了咸平帝的封侯,又考了咸平朝的榜眼,这个齐王血脉都降了咸平帝,还亲自出面去劝仲崇圣,仲崇圣不降反而就难以下台了。
而且咸平帝既然宽待唐慎之,照理也不会杀害仲崇圣,即使被拘回长安软禁,好歹比一辈子埋骨荒山好罢?
所以朝野上下都认为东夷山这次能够兵不刃血的拿下来,其可能至少有七八成。因为唐慎之毕竟是齐王之后,不可能让他独身一人上东夷山,总归是要派人陪同——也可以说是监视的,不然万一唐慎之与仲崇圣会合,一起反了大凉——这样的可能虽然不多,若是出现,岂不是丢尽了朝廷的体面?
既然劝降的事情这么有把握,这一趟去东夷山,等若是现成的分功劳了。唐慎之齐王之后的身份,咸平帝已经封了他一个侯爵,以示对齐王一脉的宽容,这回劝下仲崇圣,也不太可能给他什么好处了,那么大头的好处当然是陪他前去的使者来分。
大凉太平了这么多年,好容易有这么个立功的机会,自然是满朝文武都不甘心落后,为了决定使者的人数和身份,朝臣几次差点在御前打了起来!
还是避暑的日子近了,为了不耽搁去翠微山避暑,咸平帝几次当朝震怒,才让众人勉强议出结果。最终定下来的却是一名正使、三名副使,唐慎之占定了一个副使的身份,另两名副使的名额,一个被太子拼死替长子延昌郡王要了下来,毕竟唐慎之的身份是延昌郡王“发现”的,太子抓住这个理由死活让延昌郡王也成为副使之一。
两名副使已经一郡王一侯爵了,最后一名副使若身份相齐,也太过抬举仲崇圣,反而不美。所以朝臣提议最后一名副使不宜再遣高官厚爵之人担任,他们这么一提,咸平帝倒是觉得可以给后族的人一个机会,比如说皇后的嫡亲侄孙淳于桑野,因为长头还有嫡亲兄长,不是世子,虽然也有荫封,到底品阶不高——趁着这一回跟过去见识见识场面,混份功劳,回来之后,好歹是后族的体面。
因此咸平帝直接点了淳于桑野的名,本来对此事装聋作哑置身事外的楚国公当然是喜出望外,忙不迭的出列替孙儿谢恩。
三名副使都有了着落,各方便挽起袖子争起了正使的人选。
只不过这个人选咸平帝与淳于皇后早有设想,轻描淡写的否认了众人的提议,直接点了雍城侯。理由是现成的,一来雍城侯去过西域,二来月氏族算是雍城侯的岳家,月氏在西域诸胡中算得上兵强马壮,万一仲崇圣倒行逆施,雍城侯也便于就近搬救兵,免得大凉士卒远水难解近渴;三来此去西域万里迢迢,老臣们年岁长了,雍城侯却正当壮年,来回跋涉,不会因此耽搁了事情。
咸平帝振振有辞,朝臣们虽然颇不甘心这份大好功劳就这么落到雍城侯手里,可多年积威之下,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叩谢咸平帝的体恤。
只有太子与延昌郡王心中恨意绵绵——前一日,雍城侯世子妇卓氏携膝下一双子女进宫陪淳于皇后说话,据蓬莱殿里的宫人传出消息,那卓氏虽... --
最快更新春茂侯门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