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昭王(2/2)
王妃宽慰道:“当时不是没找到到尸体吗,他死没死还未可知,说不定活着,你也不必过于自责。”
“母妃说得也是”,景离忧略略释然。
王妃又道:“那你看清他现在关在哪里吗?若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回头让人把他给放了,算是补偿他了。”
“好像是在城尉府牢房。”
“这事好办,让你父王问清楚,然后把他放了。”
景隆沉默良久后,听王妃这么一说,应声道:“嗯,我这就去看看。”
王妃和景离忧都以为景隆是要去救人,但其实不是。
景隆听女儿说起这么巧合的事,便默默地想起了女儿出生那年的怪事
十九年前,景离忧降生时,正是仲春时节,王府中竟到处都结满梨花,屋顶、地面、门窗等处,都凭空长出了梨花,可谓枯木逢春。
然而安国地处大荒南隅,虽有梨树,却只开花不结果,所以梨花在南方寓意不祥。
于是他请【归云山承玄境】的【栖云真人】前来请教。
栖云真人说,此女灵秀卓绝,然而梨花开而无果,怕是命犯“离”劫,成年之后必当漂泊不定,受尽颠沛流离之苦,遂为女儿取名:离忧,景离忧,远离忧患之意。
如今女儿长大,遇到的这两件事竟这么巧合!而那个少年,既救了她的性命,又出现在金阙莲的幻境里,必有缘故,说不定会是一段孽缘。
所以,为了保护女儿,景隆决定要去杀掉李小默。
他背着手,出了寝殿,走到了大殿,立刻命人去召来城尉令,问道:“城尉府牢房中现在关押多少人?”
城尉令禀告:“六十七人。”
景隆点了点头,先肯定道:“罪犯数量不多,京城的治安还算好,辛苦了,城尉府做得不错。”
城尉令拱起手来,恭敬地说:“这都是皇帝陛下德昭四方,王爷您尽心辅佐,才有如今这太平盛世。”
景隆也不管他拍马屁,接着问:“死囚有多少?适婚青壮又有多少?”
城尉令沉吟了一阵,道:“死囚仅一人,就是前几天刺杀莒国王子的那个刺客,至于适婚青壮......恕下官不曾留意。”
“死囚仅一人?长得什么模样?”
“这人原本是个脚夫,长得倒是清俊健壮,看样子二十岁出头,也算是适婚的青壮。”
景隆踱步两个来回,说:“今晚饭后,带我去牢中巡视。”
“下官领命。”
城尉令嘴上唯唯地答应,心下却疑惑起来,不知道王爷怎么会突然对牢房里的囚犯感兴趣?难道是听到什么风声?
他晚饭也不吃了,直奔牢房,吆三喝四的,让一帮狱卒大扫除。
不到一柱香时间,整个牢房就焕然一新。新添的多盏油灯,把牢房照了个透亮;老鼠没了,蟑螂少了,地上的草料也换新的了,再也没有臭气哄哄的。
没过多久,大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嗖嗖嗖”的声音,紧接着,一排狱卒举着火把迅速冲进来,排好位置。
随后,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宽袍广袖的人进来。
晦气的牢房里突然来了一个大人物,连城尉令都要在前面恭恭敬敬地引路,一众囚徒忍不住观望。
景隆左右巡查,都没看见一个“目光如炬”的少年。他活了几十年,身居高位,阅人无数,眼力和直觉都是很好的。
走到了最后一间最暗的牢房,看见一个人低着头,盘坐在墙角。
“这个就是刺杀莒国王子的那个刺客。”城尉令先殷勤地向昭王介绍囚犯,然后对着李小默大喊道:“抬起头来......抬起头来,叫你呢!”
已经一把年纪了的城尉令,卖命地吆喝起来,声音还是那么的洪亮,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
李小默慢慢抬起头来,一双大眼睛在火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明亮。
就是这个眼神!景隆一眼确认,这个死囚,就是金阙莲里预示的那个人。
看他样貌确实不凡,保不准日后也能有所成就,但其中必然历尽艰辛,颠沛流离,若女儿跟这样的人有了牵扯,倒真是应了栖云真人的预言,“命犯离劫”。
所以,想要替女儿除去命中的劫,须先除掉此人。
思虑一番后,他一句话都没说就走出牢房,在大牢门口吩咐城尉令:“明日便将他处斩,不可拖延,尽快给莒国一个交代。”
“诺。”城尉令满口应承。
举目无亲,蒙冤下狱,连最有权势的昭王都要他的命,看来李小默这次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