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鹏的传说(一)(2/2)

太爷观看走马灯。走马灯停后,县太爷一时高兴,即兴吟了个上联,要求毛泽对出下联。其上联是:

“ 走马灯灯息马歇”

毛泽苦苦思索了一夜,也没对出来。觉得有失体面,就告假回了家。因为心里有事,回家后也整日里闷闷不乐。

毛鹏的母亲见状,就追问道:“你这样愁眉苦脸的,难道在外面被人欺负了?”

毛泽“咳”了一声说道:“倒是没人敢欺负我。是我自己文采不济,对不出县太爷的对子,故此烦恼。”

夫妻二人的对话,被在一旁读书的毛鹏听进耳朵里。他放下书,对父亲说:“爹,是什么样的对子,说与孩儿,也许孩儿能替你对出来。”

毛泽说:“县太爷出的那上联,是见景生情即兴而吟,堪称绝句。就像唐朝的戴叔伦陪先生到郊外游玩,走到一个叫白店的地方正巧遇见一只白公鸡在叫,那先生吟了句‘白店白鸡啼白昼’一个样。”

“这有何难,”毛鹏不以为然地说,“戴叔伦不是和了句‘黄村黄狗吠黄昏’嘛。只要有上联,就能对出下联来。”

“唉!你小孩子家不知高低。你知道戴叔伦的下联是怎么对出来的吗?那是他思索了一天,一直思索到太阳偏西,当走到一个名叫黄村的地方,恰巧碰见一只黄狗窜出来对着他们狂叫,那戴叔伦才触景生情对出下联来的。可是,像这样巧合的机会又有多少?”

“可是,到现在你还没有告诉我上联是什么呢?”毛鹏不高兴地撅起了小嘴儿。

毛泽见状,就把县太爷出的上联说给了他。毛鹏听了,也觉得这上联把灯节写绝了。沉思一会儿,问父亲说:“灯会上除了走马灯,还打没打旗子?”

“打了!县衙的走马灯队就打着旗子。”毛泽回答。

“旗子上有画吗?”毛鹏问。

“有。上面画着一只大老虎。”

毛鹏想了一会儿,忽然高兴地说:“有了,下联可以对成‘飞虎旗旗卷虎藏。’灯会散了,灯息了马歇了,旗卷起来,旗上的老虎也就藏起来了。

“这样,飞对走,虎对马,旗对灯,卷对息,藏对歇。平仄相对,县太爷保准满意。”

听了儿子的下联,毛泽心里可乐开了花:想不到这么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这么高深的文化!就鼓励了毛鹏几句,立马回县衙把此联说给县太爷。

县太爷也是个惜才的人。见毛泽的下联对的如此巧妙,就追问他推敲句子的经过。毛泽照实说了。

县太爷听说如此绝妙的下联竟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对出来的,赞道:“真是神童啊!”立时就叫毛泽回家把毛鹏接进县城并送县学堂读书。

毛鹏非常聪颖,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每有闲暇,县太爷还断不了叫毛鹏进县衙,和他讲诗作对,相得益彰。

赶考遇严嵩

毛鹏中举以后,坐了个知县。一来和同窗冯连仕赌了一口气,二来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就辞去了知县的职位,回家苦读,以图大志。

三年过后,又逢朝廷开科考试。当时,毛鹏家里穷,就骑了头小毛驴进京赶考。

路上,遇见了同去赶考的田伦、顾渎、刘题。四人话语投机,都对官场的腐败愤愤不平。

一个说:“我如果考中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暴安良,兴国安邦。”

一个说:“我如果考中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贪官污吏,惩治行贿受贿。”

一个说:“我如果考中了,要做的第一件就是消除天下不平事,解救地上受难人。”

毛鹏见状,十分高兴地说:“三位年兄,既然我们四人如此志同道合,何不结拜为知己好友,日后也好有个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那三人听了,也都一致赞同。于是,四人一同走进双塔寺,一同跪在佛像面前盟誓说:

“中与不中,朋友间不准嫌贫爱富;考中的,不准贪赃枉法。谁贪赃枉法,棺材一口,仰面回家。”拜后四人开怀大饮,一醉方休。

四人当中,别人骑的都是高头大马,撒个欢儿几十里路也就赶出来了。

可毛鹏骑的是小毛驴,经这么一耽搁,等赶到考场,考生们都进去了,考场的门也关了,但还未上门闩。

毛鹏见状,急急忙忙就要推门往里闯。门卫说什么也不让进。

正在这时,主考官严嵩过来了。毛鹏赶紧上前施礼,央求严嵩放他进去。

严嵩见毛鹏眯着眼瞧人,知他眼神儿不好。心想,那明媚大眼的人都挤破脑袋,你一个半瞎子来凑什么热闹!就随口吟了句:

“此木为柴山山出,”

意思是说,你这样的人就像山里的木柴,遍地都是。不要上这里来充栋为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