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7 章 意大利-第三日奥古斯特VS本(2/2)

总之,当小比分进行到区区4:2,当一共不过打了六个球时,比赛时长已经直接奔着十分钟去了!

苏舟:嘶

球迷:嘶

放到其他的比赛里,这一会,应该是第一局铁定结束、第二局即将开始或已经过半了吧?

苏舟陷入了词穷的困境,然而把场外人拉来救场的方法也不能老用,他甚至都狠下了心,把自己嘤嘤流泪的事迹祭了出去,结果呢?牺牲那么大,却只过了一个球。

嗯,仅仅一个球。

他以为起码能三个球的。

而在第一球之后,解说方画风变成了这样,苏舟必须得没话找话说

苏舟试图让自己的口吻变得激昂一些:“嗯,不愧是世界第一先生呢,奥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今天的我依旧没有退役[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奥古斯特的每一发拉球都这么精彩,肢体动作的力量感与弧圈球的效果都绝了,但是诺依曼先生不愧是世界第一削球手,威胁力那么足的弧圈,在他的拍下也不过是下切一削……”

“……好了,又对板超过二十球了!多么刺激的攻防战啊!球迷朋友们!你们大有眼福了!沃尔夫选手拉的精彩!诺依曼选手削的漂亮!”

“……嗯,不如这样,我来为大家讲讲削球方面的小知识吧!我并不掩饰地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正如我的好友罗德里格斯也曾多次说过,我们两人都对削球深恶痛绝,却也不得不承认削球的强大,而削球这种技术呢,练起来并不容易,上手难度较大,且并不一定能有回报,大多都是被动的防御型取胜………这样说是不是太抽象?换一个具体一点的比喻吧,如果说,一个优秀的非削球手,往往能在世界前十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只有一个足够优秀的削球手,才能在世界乒坛top10拥有姓名……”

“削球,恩,削球,顾名思义,就是用球拍的摩擦力切削击球的一种技术。看看诺依曼先生的动作就知道了,和普通击球以及拉球的动作完全不同,与搓球的动作略有相似,削球是在球下落的时候,用胶皮去碰触乒乓球的中下部挥动球拍的路线大概是圆弧的模样,并非是平直的下切。”

“和又转又快又冲又猛的各类拉球不同,使用削球的打法削过去的球,球速都很慢,弧线都很长,并且削球都是下旋球,也就是说,当接球方去拉这一板削球的时候,会感到这一球很沉,拉起来并不得心应手。”

“具体到个人,虽然也有着近距离削球这种技术,但是看看诺依曼先生的站位吧,远台削球才是真正的大杀器。而且,虽然他的削球动作,看起来似乎都完全一样,但是他其实可以巧妙地将这一发回球控制为加了转的削球和不加转的削球,对于他的对手拿奥古斯特来说,如果用应对转球的常规弧圈的方式,去击打不加转的削球,活活把球打飞就是最可能呈现出来的结果,不过……”

“……嗯,不过,看看场中的漫长局势就知道了,如果站在球台另一端的球员实力不足,是绝对不可能将一板又一板的削球一次又一次地拉回去的,不足几次就拉球下网才是人间真实,所以,如果削球手的实力远大于另一方,即使这场比赛中有着一名削球手,结束比赛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而奥古斯特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先生,他们两人又同为队友,对彼此足够了解,所以这种因为不熟悉削球而出现的应对错误、与因为实力不足而拉球下网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在这场比赛中,相对应的,比赛的耗时也就变得不可知了。”

“哦哦!恭喜本诺依曼选手!在漫长的四分钟之后!他终于打破了自己的鸭蛋!小比分终于从奥古斯特2:0领先变为了2:1!好了好了我精神了!我来为大家讲讲本大大是如何赢得这一球的!会涉及到一点点的技术要点,不过我会尽量把一切都拆开细分,讲得通俗易懂,接触乒乓球没多久的球迷朋友们也不用担心!”

“与我在上面提到的加了转的削球与不加转的削球相对应,削球手既然能削出这两大类的球,那么也就必须得用削球的方式去回击这两大类的球,也就是削不加转的球和削加了转的弧圈球,而后者就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技术了。之所以说削球这门技术不好练呢………嗯,我这么说吧,基本的正手攻和反手攻,只要身体的协调反应没有太大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可以打得不错,在经过了专业的训练、熟练掌握之后,一般来说,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是拉弧圈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拉的同样出色了,就好像是面对着同样的一道数学题,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解对、能在同样的时间内解对。”

“如果说得具体点这个分数只是个比喻熟练掌握正手攻与反手攻的难度是3,掌握反手搓球的难度是4,正手搓球的难度是5,常规的正手反手拉弧圈的难度是6,特殊类型的拉弧圈的难度是7,那么,熟练掌握削球技术的难度大概就可以归到8削球并不是一门好练的技术,在真正练成之前,没有人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在这方面存在天赋。”

“而削加了转的弧圈球就是削球中的最难技术了。在削球的一方接到对手的弧圈球时,乒乓球在触拍之后的向上反弹力往往很大,所以,一个处理不好,削回去的球就很容易出界,也就是说,削球其实是一种很容易把球打飞、打出高球的技术,非常不好操纵。这种感觉有点像不少业余选手普遍反应过的,在正手搓球时,总是容易把球搓出球台这两者是异曲同工。”

“但是,同样的,一旦真的练好了削球,这门技术的回报也是巨大的,先不说看看吧,快十分钟了,目前的小比分是奥古斯特4:1领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交板数,奥古斯特的跑动、与调动全身去拉球时所消耗的体力是实打实的,但是本诺依曼呢?他当然也在消耗体力,但是比起大开大合的拉球动作,他看起来是那么的举足若轻,只是跑动到位,轻轻把球拍下切削一下就好了,看起来真的非常容易吧?也确实不怎么耗体力。”

“所以,在不可避免的拉锯战中,削球手占有绝对的体力优势是其一,另一点,就是老球迷们都知道的常识了”

“削球这门技术,是削球方越削越转、拉球方越拉越沉的。同样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一下的话,在进攻方去拉第一板削球时,拉球的难度是1;那么,在拉第二球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球变得稍微沉了点,所以要用更多的力气与更精悍的技术去拉,难度就变成了1.2;而这样的沉并不会减退,叠加的数字是一个永远向上的加法,沉与难度会随着每一板的交手而不断递增,变成1.4、1.6、1.8、2.0………说到这里,再想想我在刚才提到的体力问题,可想而知,当一名足够优秀的实力派选手和一名足够优秀的削球手对上时,耗时与胳膊废了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这里引用一下欧洲乒乓对诺依曼选手的一句话点评吧:他的球太沉了,起重机都拉不起来越来越沉是削球的共性,而更可怕的个性是……”

看着本诺依曼一板将球无比惊险地削到了奥古斯特的左半台尖角削球本就是一种极为不容易控制小球的技术了苏舟不由心有余悸地咽了口唾沫。

比削球大佬更麻烦的是什么?

是这位削球大佬善于削逼角球,是一位善于防守也不吝于进攻的削球手。

而本诺依曼就是这样的削球手,事逼?中的王。

“最让人不得不防的是,本诺依曼并不是一位依仗防守的削球手而防守型的削球手才是大多数,因为进攻型的削球手更难练成他是一位从不吝于把握机会、会主动发起进攻的削球手,他不仅非常擅长在落台一线的边缘削逼角球,更是会冷不丁地突然转削为拉,猛一板弧圈发起进攻……”

苏舟侃侃而谈,逐渐喋喋不休,他自以为找到了应付解说的正确方法,说点知识让大家一起学习难道不快乐吗?

所谓学海无涯,能说的可就太多啦!

苏舟越说越顺,逐渐心安,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这些知识科普和比赛实在是没什么直接关系可是正在进行的局势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啊?!正在这时,他的耳麦又响了。

苏舟:“…………”

小心脏咯噔一下,苏舟忐忑地接起了通话。

接通后,果然,还没等苏舟用科普知识的方法应付完半场比赛现在才4:2呢!导播就为他送来了绝望。

同样绝望的导播在心里继续大骂乒协大佬:“苏舟啊,咱们不能这样,偶尔讲点专业知识、随着比赛的进行而随口提几句,这当然没关系,但是你不能脱离了比赛而专门讲解某一种技术啊?别忘了,你是解说,主要负责跟进局面与调动观众情绪,至于赛事的复盘和技术的分析,我们在赛事结束后还有着专门的栏目,你不能抢他们的饭碗啊。”

苏舟谨慎地关闭了面对观众的麦克风,出声哀求:“可……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就还能怎么说呢qaq……”

导播:……似乎有点可怜。

然而他的职业操守在对他发出警告。

导播柔声道:“不,好男孩,你只是不小心越界了,接下来的解说,你不能继续这么做,懂吗?只是不能,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好舌头,想想其他的方法好吗?”

说完,导播迅速地挂断了通话,连一句“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的询问时间都不给苏舟留。

导播:因为我也没办法。

苏舟只好又默默地打开了麦克风。

但是,开关再启之后,苏舟却沉默了长达三十秒。

与此同时,场内又拉又削了三十秒宛如视频回放。

三十秒后,导播又连麦了过来,隐约癫狂:“好男孩!说点什么!不能就这么沉默下去!我相信你可以!行行好!说点什么!你一定可以!”

苏舟:不,我觉得我好像不可以。

又一次挂断了连线,苏舟将目光放回场中,复制粘贴般的你来我往已经过去了十五分钟,小比分也蜗牛一般地爬到了奥古斯特7:4领先。

苏舟:“…………”

好的,场外求助结束了,场内科普也被封杀了,那么粥还能说什么呢?

苏舟缓缓握紧了话筒,徐徐地开了口:“……哦,看看这一板动作利落的下削吧,看看诺依曼先生在削球时飘扬的短袖,露出的结实性感的大臂是的,虽然动作与搓球极为相似,但是搓球主要是使用前臂和手腕发力,而削球则是用上了大臂本诺依曼先生的大臂是那么的迷人且性感,看看那蓬勃鼓动着的、结实却不夸张的大臂线条,看看正顺着大臂而缓缓流下的晶莹汗水,什么是性感?看看本诺依曼的大臂吧!作为当之无愧的乒坛第一削球手!他的大臂就等同于性感!”

苏舟坚强的:即使一无所有!我们仍拥有自己!那!就是男色!

菲克:噗!

作者有话要说:粥粥:这……场外八卦不行,场内科普不行,那………那我们还拥有男色可卖啊!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作者:1揭露粥那时到底哭没哭②解说方冷静科普万恶削球③迫害本大大好的本章的目的我都达到了!好耶!下一章开始以比赛两人的视角写一下比赛了,不能只用解说视角吧,还有上一章提到在面对同队对手时,奥古斯特通常在第二局才开始发力第二局很快啦!

就本章评论区,千年章的评论笑死我了,给大家截两段

解说粥:糟了!我好像端不稳自己的饭碗了

解说粥:有了!

解说粥:默默端起别人的饭碗

……

粥粥:专业分析balabala……

导播:不行啊你这不能说……

粥粥:…………

导播:不行啊你这不能不说……

粥粥:!你这反复无常的男人!

#试问粥粥该何去何从#

:“起重机都拉不起来”引用自现实,是来形容别尔切克的,该球员已在201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