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种地(2/2)
“陈记者,这有什么祝贺的,哎,现在年轻人哪还有愿意种地的,一到农忙的时候,地里的活都找不到有人干,就是干的,都是像我这样的老头子老太太,没一个年轻人再愿意干农活了,有一天等我死了,这地也就荒废了,反正儿子是不会种地的,他宁可在外面打工饿死,也不愿意回来种地,气死我了。“
孙大树说到这话时,又喝了一口酒,陈功听了,心想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市委市政府想重视三农工作,想着发展好农业农村,可是如果三农工作没有人来干怎么办?那些乡里的干部是不会去从事农业工作的,种地的还是农民,然而现在年轻的农村青年还有谁愿意到地里干活呢?虽然新闻有时会报道一些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其他农作物,可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不具有普遍性,更多的农村年轻人是不想着回到土地上了,地里的农活也没有人愿意干了,长此以往,农业和农村将向何处发展?
孙大树说完这些话,便是叹了一口气,在农村呆了一辈子,劳作一辈子,那种对土地的感情实在是太深,看到年轻人不愿意干农活了,他心里确实是感到难受。
“陈记者,你看我还能活几年啊,老了,儿子又不懂事,一回家老是与别人进行攀比,本来这楼盖两层就可以的,但是别人都盖了两层半,还有盖三层的,谁家的楼盖的高,谁家就会感觉比别人高出一等,最近打电话给我,说还要买车,问我家里还有钱没,我一听差点没气死,为了盖楼,欠了一屁股债,哪还有钱买车?可是不给他钱买,他就不愿意,因为一回家,看到村里头的人都买了车,这就是让人比了下去。村里头有在外又偷又抢的,回来家,说是买了几十万的小轿车,在村子里招摇,这要是在过去,他们这种人怎么敢在村子里招摇?还有那女的跑到外面不知干什么勾当,回来后也发了财,家里本来穷的叮当响,结果没几年,盖了楼,买了车,也让人羡慕,只有老老实实在家里种着二亩地的那些人,楼也没盖上,车更是没买上,我儿子要不是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这楼也盖不起来,哎,如果我不是老了,离不开家,我也出去打工去,不能干别的,就是给人家看大门也能赚个千儿八百的,也比在家里种地强。”
孙大树把这些话一说,陈功便是感到农村的情况现在是越来越复杂了,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笑贫不笑娼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样下去,农村人的精神世界也就瓦解了,本来农村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再受着这种风气的影响,这农村的精神文明还能怎么搞呢?
“老孙,你现在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啊?”看到孙大树喝的也多了,陈功想了想,问一问他这个事情,他应当不会生气。
孙大树一听说道:“陈记者,我一年也能收入个万儿八千的,我这五亩地能挣五千多块钱,我老伴在厂子里打工,一年也能挣五千多,加起来能有一万多,我也知足了,而且现在政府还给我们养老金,一个月六十块钱,够我买馒头吃的了,说了那么多,还是比过去好多了,过去都吃不上饭啊,现在总算是不会饿着,等我把外债还一还,我就没什么事了。”
听到孙大树提到政府发养老金的事,陈功心里想了想,一个月六十块钱还是少了,一年才七百二十块钱,够什么的啊,城里人的养老金如果是这个标准,那可真是要饿死了,可是农村人生活标准低,能有个馒头吃就不错了,不会想的太多,说起来农民朋友们的要求还是比较低的,想当年实行剪刀差,农业对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帮助,现在也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不能让农民朋友一直处在社会的最低层,如果一直这样,农村肯定要调蔽,也就没有人愿意去种地,留在农村了。
陈功的心里就是想着这个事情,他作为市委书记,有义务也有能力为农民朋友们多做一些事情,不但要多出.台一些惠农措施,同时也要让惠农措施落到实处,比如现在的低保制度,如果落实不到位,那跟没有什么有什么区别呢,本来是让弱势群体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的,结果却是让一些特殊人得了好处,国家的钱不但打了水漂,而且还会让大家更加感到气愤,这种行为如果不制止,什么好政策也落实不下去。
刘绍刚在旁边听着陈功与孙大树说着这些话,心里也在想着,陈功这个市委书记真是不同啊,能呆在农民家中,喝酒说话,而且还谈到这些问题,真是让他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