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补救】(2)市场的力量(1/2)
最快更新幕后女王最新章节!
唐青悠真是哭笑不得,媒体和粉丝的关注重点没怎么落在淇奥戏剧中心首部原创剧目的首演上,而是全被王舒、林蓁的结婚消息给吸引走了。
这可真是个看脸的时代。
接下去的几个月,王舒林蓁几乎是每周都要占走一块文娱新闻版面。媒体的追逐、公众的关注,让王舒林蓁的结合成为了“最匹配的爱情”。
于是,音乐剧《致我自行车上的姑娘》明明是个历尽艰辛、计划周详的项目,最后却是蹭了王林世纪婚礼的余热,勉勉强强地完成驻地演出,走完巡演,最后一结账,打了个平本。
蒋睿还挺高兴的:“没有亏本,那就是挣的。”
唐青悠:“?”对唐青悠而言,项目平本对淇奥戏剧中心而言就等于是亏本,毕竟作为运营机构,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付出,仅从人力物力角度便是一大笔支出,而从资产优化角度来看,一个无盈利项目占掉现有人力物力,又会造成其它优质项目的减速甚至停摆,这便是双重的损失了。
然而蒋睿是吃乐观长大的:“没有亏本,就挣到了人气、品牌辨识度和项目经验。对淇奥戏剧中心和你们所有运营人员来说,刷了一番履历,不是挺好的吗?”
蒋睿说的也不无道理,唐青悠听着,心宽了许多。但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她又免不了怀疑,蒋睿是不是在安慰自己,就跟自己鼓励古诺一样?她觉得,自己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把翻身仗打漂亮了。
事实上,自从音乐剧开始走出去巡演,唐青悠将团队交给邹见锋、倪焕尔以及巡演经理,便把个人精力收回来了,开始深入探索“剧人计划”的下一步,以及原创儿童剧的运作空间。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抓着抓着,两头疲于奔命。
倪焕尔一句话提醒了唐青悠,她说:“要是两个项目能合成一样就好了,取长补短,还节省人力物力。”唐青悠听完脑子便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让剧人计划启动儿童剧,不知道那些学生为主的青年戏剧人会作何感想?
唐青悠行动力向来没的说,想到便去做,她跟剧人计划的签约戏剧社团逐一洽谈,大部分是模棱两可的回复。毕竟,这些青年戏剧人才个个揣着满腹的梦想心与表达欲,为的是登台演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是戴头套、穿花衣地在台上又蹦又跳“逗小孩玩”。他们几乎都认为,目前国内儿童剧的平均水准实在是让人看着忧伤。
唐青悠则有另外一番看法:现阶段的国内儿童产业都太把孩子们当小孩哄了。现在的孩子接触那么多高科技信息,鬼精鬼精的,大人们要反过来学习怎么跟孩子们沟通才是正道。那么,符合这个时代特色的创新型儿童剧目,应该是刚需。
“如果让你们进行童话新编,目标受众设定为少儿群体而非幼童,你们觉得如何?”
大家一听基本上都同意了,表示不妨一试。
当唐青悠把最具实力的萍声戏剧社现任骨干们召唤过来开会的时候,师弟师妹们立即提出了一个剧目:《海的女儿》,表示可以重排这个剧目甚至筹划续集。
唐青悠虽然对自己曾经参演过的《海的女儿》是否具备足够的童话感,表示怀疑,对新编海的女儿是否适用少儿群体仍保留疑问,但在市场数据面前,她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真是不容小觑。
复排的《海的女儿》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萍声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们翻到历史资料时候,也纷纷邀请唐青悠出演其中的角色,唐青悠出于自己年龄渐长的考虑,不再接受人类公主这个角色的邀约,但主动提出可以尝试八爪鱼巫婆这个不讨喜的角色,这一反面角色在唐青悠的颠覆性演绎下,又立体化了起来。——唐青悠又忍不住改了文本,加入了对于“巫婆为什么会成为巫婆,可能是有着受伤的过往”这样的考量,将这个角色从传统的面谱化角色中剥离,塑造得更加立体化了,也让观看的人有直接的感叹:“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试演的时候,复排版《海的女儿》尝试开了一部分票面向中学生群体推出,反应非常热烈,一夕之间便成了香饽饽,萍声戏剧社的成员都笑歪了嘴:大家传统的销售思维里,认为中学生都只会关心一件事,那就是高考。忽略了中学六年尤其高中三年,再忙也是需要调剂的。这一年龄阶段的文艺产品太少,导致了市场的空缺,而复排版《海的女儿》可以说是无... --
最快更新幕后女王最新章节!
以说是无意间填补了这个空白。唐青悠也算是体验了一回“市场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