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南迁北赶(1/2)
最快更新时空行走者最新章节!
(此章甚毒,含过重个人想法,望君慎读勿骂!)
六个整编军,计三十万大军分南北两路,朝蒙古和南宋进攻,拉开了轰轰烈烈,靖平四海,扫清天下的序幕。
南宋和蒙古两方并不惊讶,都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出,又有什么可震动惊讶的呢?
两方自不肯坐以待毙,纷纷拿出最后的力量抵抗白夜军队,然而在犀利的炮火面前,什么蒙古骑兵,什么铜墙铁关,一一被无情碾碎。
势如破竹,以毫不可挡的姿态,白夜势力终于走出了最后一步。
陆地上的战争呈现一面倒趋势,海上的战争同样如此,经过五六年时间组建起的白夜海军,与这个时代开始拉开了差距。
两只舰队分南北上下,一者自海州港往上巡游,一者往下巡游。
蒙古的水军不比陆军善战,没人会指望一群操马射箭的草原汉子,能踏风平浪,驾驭战舟纵横四海。
于是,蒙古的舰队船只虽多,但大都小船,而且破破烂烂,遭遇到白夜海军时,打了个全军覆没。
南宋的水军就很强了,南方本是水乡,南宋国土靠近海边的城市极多,往来运输,大都乘海运之便,锻炼出了一大批天然的水手。
因此,南宋的海军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军,没有之一。
但他们遇到的敌人,不属于这个时代,他们的装备优良,却只是相对这个时代而言,对比白夜海军,双方存在着代差。
即使是这样,南宋海军仗着海上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白夜海军在东海打得有来有回。
只是天平逐渐倾斜,陆地上战争的失败,白夜海军渐渐的学习,终究是慢慢倾向了白夜一方。
南宋很强,在白夜早年,它就是一个巨人,只不过体干壮实,却内里空虚,经济发达,武力虚弱,但那一场持续半年的大战,似乎唤醒了他们,在新皇的带领下,他们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可惜,真的很可惜,觉醒的时机太晚,三年的发展时间实在太短,他们不可能有与白夜一战之力。
白夜自小谋划,从几岁开始,便为此准备。今年他三十一岁,他足足筹备了二十七年。
如果从举兵算起,他也发展了十五年有余。
十五年,足以让一个幼儿成为一个青少,足以让一个青年步入中年,足以让一个中年老迈,足以让一个老人入土为安。
人生,有多少个十五年?
我们时常不会觉得光阴荏苒,一去不再,等蓦然回首,才发现岁月无声,记忆早已落染尘埃。
在开战前夕,白夜和南宋的皇帝做了一个交易,他将慕容后人放了回去,作为交换,他得到了南宋皇宫里的武学道藏。
新任宋皇不知是有多爱这个女子,反正白夜不懂,为了她,宋皇每月向白夜派一次使者,直到白夜提出用宫内藏书交换,他也没有任何异议,直接答应了下来。
慕容后人姓慕容,名寒萧,当她听到宋皇愿以皇家宫内藏书交换于她时,整个人哭成了泪人。
她和宋皇的相遇相识,相知相恋,一幕幕浮现眼前,那些经历能够写成一部感人的小说。
送走了慕容寒萧不久,白夜就发动了战争。
这场战争的目的不旨在彻底消灭宋廷和蒙古,而更在于驱赶。
可能大家不懂,不明白,这场战争分明是统一之战,为何却成了驱逐宋廷和蒙古?
这是因为白夜的个人想法,来源于儒家的一篇古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时的儒家为白夜所看不起,但古时儒家先哲留下的东西,却十分珍贵,尤其一些思想,对如今也大有指导作用。
白夜反对的从不是儒家本身,而是借儒家外皮,行利己之事,趴在人们身上吸血的士族腐儒。
这篇古文是白夜在初中时学的,其中有一句话一直让白夜记忆犹新,深深不忘,“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句话意思简单明确,(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往往一些历史小说里,穿越的主角会襄平四夷,统一全球,威加宇内,这在短暂看来,是一种很明智,很优越的做法,屠日灭美,消除隐患,心中很有快意。
然而,这样的国家真没有外患吗?真不会灭亡吗?
我们竟还不如古人看得明白,没有外敌忧患,在安定的环境下,人们常而会堕落,会腐化,会自高自大,觉得自己全球无敌,是****上国,看不见时代发展,分不明孰强孰弱。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是一强众弱,而是在强中更强,能在压力下稳步前行,败而不殆的国家才是真正强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