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雷达(1/2)

最快更新航空之王最新章节!

航电研发中心为德玛吉研制的这套军用航电系统,跟发达国家的军用航电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非常的便宜,在设计上大量采用了后世成熟的经过检验的pc技术。

这些技术成本都很低廉,每种设备单独的拿出来看,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纸面数据可谓平平,可一旦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爆发出来的威力就不可小看了。就像苏联的米格-25一样,每个设备都很老,不但老而且还落后,可就是这么落后的东西,且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慌,对它简直是束手无策。

这套技术叫做系统集成技术,起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各种在性能上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设备,通过巧妙的结合,把设备的性能潜力进行最大程度挖潜。

这项技术是苏联独有的,苏联解体之后,系统集成技术也就流到了西方,并促进了西方新一代航电技术的发展。

可以说,德玛吉的这套航电系统,可以看成是集东西方航电技术的大成,上面所有华而不实的东西一律去掉,所有昂贵的电子设备,性能看起来不错,实际用起来完全是渣的东西都统统抛弃,只留下有用的东西。最后经过美化的外观艺术设计,让整套系统看起非常的时髦,非常的高大上。

不过这套军用航电也不是没有缺陷,那就是火控雷达的要求很高,李怡炫坐在模拟驾驶舱里简单的测试了一下,认为如果要把这套系统的性能百分之百发挥出来,除非采用相控阵雷达,至于三代多普勒雷达,在技术上除非是达到了末代雷达的水平。

看来任何东西啊,都是有利又有弊,满足了你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自然就会减弱。

除此之外,这套航电系统还有另外一个缺点,这个缺点是由70年代的电子硬件技术决定的,那就是目前德玛吉这套系统只能用在像f-16、幻影枭龙战机等轻/型/飞/机上,大型机和中型机目前还做不到。

“这套系统对雷达的要求太高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雷达能达到这么高的要求,你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有的,”说完,保罗.威尔森带着李怡炫来到了另外一边,一台小直径的多普勒雷达被放在钢架上。

只看了一眼,李怡炫就知道该雷达是个什么结构了。往复式机械结构与旋转台并用的混合式雷达。

目前,无论东西方,战机火控雷达的结构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机械臂结构,也就是把雷达前端的天线圆盘装在像人手一样的机械臂上,像一个人的手腕那样上、下、左、右这么摇动,以获取空中、地面甚至海上的信息。

这种结构有很大的缺点,缺点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雷达扫射面很窄;在实际空中,敌方飞机只需做几个特有的机动动作,就能从雷达的显示频幕上消失掉;或者是利用自身较高的机动性,在空中进行快速的小半径高速转弯,只要超出机械臂的最大偏转角度,雷达就捕捉不到目标了。

正是由于机械臂结构盲区太大,于是人们又提出了旋转式结构,相比机械臂,旋转式在结构上就要简单很多,雷达的体积可以做得相对较小,维护也比较方便。f-22和f/a-18e/f超级大黄蜂上面,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旋转台结构,虽然让雷达变得简单起来,可它的扫描盲区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为了获得更广的扫描范围,人们就把雷达前端的收发天线做成一个斜面,工作时天线这么一旋转,上、下、左、右就全都照顾到了,还能获得更大的探测视野。最典型的代表就是f/a-18e/f超级大黄蜂和欧洲台风的火控雷达,采用的就是这种斜面设计。也是西方第四代有源相控阵雷达普遍采用的结构。

旋转台有缺点没有?有,那就是虽然斜面天线设计,提高了雷达的扫描宽度,但雷达的前方最大探测距离且变短了。

因为它的天线是斜面的,无论偏向那个方位,都不能正面前方,就好比一个人不是用眼睛正看前方,而是用眼睛的余光斜着看前方,自然就看不远了。

这就非常好解释,f-22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如此地吊炸天,但它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200km的原因了,因为他对前方的目标是斜着看得的,这肯定就看不远。

想象f-14装配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277km,你就知道这两种雷达结构的区别在哪里了。

可以这么说,机械臂虽然结构复杂,目标探测的宽度也有限,但它的探测距离比旋转台结构... --

最快更新航空之王最新章节!

转台结构要远了不少。

如何同时兼顾距离和范围,俄罗斯人想出了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把机械臂和旋转台相结合,形成特有的复式结构,也叫双轴式机械铺助结构。su-35标配的irbis-e(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就是这一结构的典型代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