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二章 惊爆眼球(2/2)

“你这样问不对。”张镇生好笑的说。

“那你来问!”胡章无奈的说。

... --

最快更新穿越大宗师之路最新章节!

br /

“我来就我来!”张镇生直接上手就开始了提问,“李子信,你给我背一下中的。”

李子信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王朝兴盛衰败的,挺有名的文章,在欧老的著作中有论述。

“王朝更替,代代兴亡路……”

是这个世界,南宋后期的文章,全文四千多字,系统的论述了先秦、西晋、隋唐、北宋的兴衰之路,有点借鉴古人,以喻今人的意思。不过,欧庆民老先生在自己的一文中说到,先秦因为始皇的焚书,史实已经大量丢失,所以中先秦部分纯属臆测,做不得准。

张镇生要李子信背的是欧庆民的,此文将近三万字,不只是看书,还有老先生自己的看法,所以文体半文半白,非常不利于记忆。

但是以李子信的记忆力,这样的文章背诵起来,根本不是问题。听到张镇生的问话,李子信就开始背诵,抑扬顿挫、神采飞扬,谁都看得出来,他对这篇文章极有心得。

全场鸦雀无声,只有李子信浑厚的声音通过音箱,在全场回荡。他的背诵带着真挚的感情,停顿喘息非常有韵律,让许多原本对古文不感兴趣的人,都听的津津有味。

于琴听着李子信的背诵,她对欧老的这篇文章也有过研究,但是却不像李子信这样能全文背诵,佩服着他的记忆力。

于琴听着听着,发现李子信的声音非常好听,带着磁性让人有一种沉迷的倾向。

不到三万字的文章,李子信几分钟就背诵了下来,他撇撇嘴,还有些意犹未尽。

全场对于他这样,流利的背诵一篇今人写的几万字的文章,都非常惊讶。但这样也并不能够说明,他就没有作弊啊!只能说明他确实熟知这篇文章而已。

张镇生咳嗽了一声,接着出题。

“那再背诵一下吧!”

这次可真的是唐朝的文章了,大几千字的古文,李子信背诵的一点都没有坑坎。

“再背诵一下……”

“再……”

“……”

张镇生一连让李子信背诵了十几篇文章,涉及先秦至今的所有朝代。只要他问出来,李子信必然回答“看过!”然后就是流利的背诵。

这些文章有的上千字、有的几千字、有的上万字、有的几万字,但是无一能难住李子信。

现场的人们,越听越惊讶了。张镇生有这样的学识和阅读量,大家都认为正常。但是,李子信一个十七岁的小青年,也有这么大的阅读量,就让人不能不惊讶了。

更何况,明白人都知道,张镇生读书,即使他把书都吃透了,也不可能把这十几篇文章都背诵下来。

但是,李子信就背诵下来了,现场背诵,不带一丝磕绊。

一篇文章,你说作弊。现在这么多篇文章,现场有能背下来的吗?

现在大家已经不纠结于李子信是不是作弊了,很多人都想看看,他到底能背诵多少文章。

张镇生正在想让他背诵哪篇文章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按耐不住接了话。

“李子信,背一下!”

“霍!”地,全场明白的人都惊呼出声,要知道那可是十几万字的著述啊,这谁能背下来。

李子信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个提问者,然后张口就来,“康泰十四年冬,余至余杭,筚路蓝缕,不胜凄凉,仕途失意,乃发奋著书,论述前人得失,今人现状……”

“真背啊!”许多人都惊讶的合不拢嘴了,虽然是著名的古代论述文章,记录了当时的人文、科技、军事、民生,但是大家都拿来当研究资料,谁能背下来啊。那可是十几万字的论述,不是精悍的文章,是整整一部书啊!

但是李子信还就是真背,许多人激动的看着他身后大屏幕上出现的文字,发现他真的背诵的一字不差。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李子信还是在哪里深情的背诵着。

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这需要怎样的记忆力,才能一字不差的背诵下这十几万字啊。有人会专门背诵这部书吗?也许一些经典的段落和句子,会有人背诵。但是又怎么可能有人专门去全面的背诵这样一部书?

李子信会例外吗?如果他也不是专门去背诵这部书,但是现在他却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字不差的背诵下这十几万字的小说,那么结果已经呼之欲出了。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惊讶至极的看着背书的李子信,这还是人吗!

于琴激动的发抖!

苏秀秀也激动的发抖!

她身边的那些小女生,有很多已经哭出了声。

不只是惊讶于李子信的记忆力,还有他的努力。因为谁都可以看的出来,他背诵任何一篇文章,都充满了了然的神色,那是对文章理解透彻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