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宗师作品,谁还敢看!(1/2)

最快更新穿越大宗师之路最新章节!

廖宗正拿着欧昭雪誊写的《兵车行》直接就走了,连个招呼也不打。

欧庆民和司中原面面相觑,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到底是欧老的手快,抢先把廖老看的诗抢了过来。他一脸得意的看着无奈的司中原,心想:即便你参过军又怎么样?都七老八十了,老不以筋骨为能!先下手为强。

但是,当他看到手中信纸上的诗句的时候,脸上的得意一瞬间就没有了,诗中的感情扑面而来,那样的悲怆、那样的怜悯、那样的愤怒,刹那之间就让他融入了其中。

司中原看到他脸上的神情就知道那肯定是一首严肃的作品,他看了看手边非常欣赏的《将进酒》,又有点不敢看那篇作品了,这样强烈的感情还是不要变换的太厉害,自己毕竟已经上岁数了,能看到《将进酒》这样潇洒的文字,又能看到《蝶恋花》那样的深情,他也有点不敢再往下看了。

司中原朝着欧昭雪努了努嘴,欧昭雪心思玲珑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拿起笔来把《将进酒》和《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帮他誊写了下来。司中原满意的拿着两首好诗,悄悄的也走了,欧庆民却还沉浸在《兵车行》的世界之中。

欧庆民根本没有留意到司中原已经走了,他已经跟“杜甫”的感情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只是一首诗,但是却把欧庆民和另一个世界1300年前的杜甫杜子美联系在了一起。

不要看欧庆民平时在孙女和至交面前一副不着调的样子,其实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是个忧国忧民的人,不然也不会执教国学书院几十年,为的还不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尽量的保留国内文学的精髓吗?

他跟司中原还有廖宗正毕竟还是不同的,司中原主攻西学、廖宗正主攻科学,只有他只攻国学。所以对国家最有感触、最有感情,倒不是说其他两人不关心国家,而是出发点的不同。欧庆民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国内,又跟朱家一向交好所以其实对中国的国情是最了解的,也是三人中参与政事最多的一个。所以他跟杜甫之间有共鸣,相隔两个世界,超过1300年的时空并不能把两人阻隔,爱国的情感是相通的。

欧庆民跟廖宗正看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他毕竟是国学大师,在把全诗整体看了两遍之后,他就细细的分析起了此诗的文本结构。一眼看出此诗的结构方式古称“一头两脚体”即“一头两脚”。

前六句一韵到底为头,两脚各14句并且四次变韵。从整体看,节奏整齐而又略有变化;且各段皆自有起结,分则为三,合则为一。

内容上前后呼应,例如第一段以“牵衣顿足拦道哭”写战士家属,颇有生离死别之意,下面就用“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来证明“行人”此去决难生还。二、三段都有此类描写想呼应。最后更以“君不见”翻出又一层新意,描绘了古战场的阴森景象,将满腔的怨愤一齐宣泄出来,也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

场景描写也生动形象,“辚辚”、“潇潇”、“弓箭各在腰”等听觉、视觉形象鲜明,然后以写士兵家属为主,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而且象“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都是难得的金句!

欧庆民从各个方面分析着这首诗,严肃的表情让欧昭雪也不敢造次。

好半天欧庆民才抬起头来,脸上的神情有些激动,也有些迷惘。他看了看自己手边上的《短歌行》和《长安古意》又有些留恋的看了看桌子上的其他两张信纸,也是不敢再看了。

“事不过三,事不过三!今天已经看到了三首这样经典的诗句,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我还敢看吗?”欧庆民自嘲的一笑,挥了挥手,道:“小雪把这些都收下去,爷爷明天再看,老之戒贪!象这样宗师级数的作品,能在一天之内看到三首,已经过了。”

说完,他把手边的三张信纸细心的收了起来,站起背着手回房间了,他一边走,一边哼着自己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曲调,心情非常好!

欧昭雪看了看爷爷,又看了看桌子上的诗词,心中有些感慨:三位老人家都没有把诗词看完,爷爷已经是看的最多的了,怪不得他说老年戒贪。

欧昭雪虽然不能全部明白为什么三位老人家都没有看完,但是她却明白能写出这些诗词的那人,真的象爷爷说的已经是宗师!因为诗词一道,最少当世已经没有人能够超越此人,自己不行!朱家的那个丫头一样不行!... --

最快更新穿越大宗师之路最新章节!

不行!而且还相差很远,距离不可以道里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