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藏家小院(2/2)

找了这么些年才有了线索,朱老师自然不肯放过,于是就拿到了这个老大妈的地址,并第一时间告诉了木言几。说到这里的时候,马大犇打了个岔说道:“朱老师,等于说您只是传了个话,还没有去拜访过那个老大妈是吗?”一边说,马大犇一边看着木言几,只见木言几的脸上流露出昨晚的那种表情。朱老师回答道:“可不是吗?本来认亲这种事,失散了这么多年还能找到,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所以这次我说什么也要过来,给我的老朋友见证一下啊!”

朱老师说完爽朗的笑了起来,他完全不知道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事。朱老师皮肤黝黑,带着一顶牛仔帽,很难从长相上看出他是哪里的人,只是说话的口音比较重,总有种少数民族同胞们说普通话的时候,那种不分音调的感觉。

在马大犇和朱老师交谈的过程里,木言几始终在边上听着,一言不发。仿佛作为一个旁观者,听着另外两个人谈论着自己的过去。这段路走了大约半个小时,道路比较颠簸,而且狭窄,朱老师经常为了给牛羊让路而停顿下来,即便是这样,马大犇也很难想象昨天晚上木言几是怎么走回旅馆的。

到了牧场口,剩下的一段路就需要步行了。这是一片诺大的牧场,边界的部分用铁丝网拦住了,大概是为了防止牛羊跑掉,也是为了防狼,由于是上坡,走了没多远马大犇就累得呼呼喘气,他知道,这样的海拔下爬坡,对于他这个内陆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好不容易才走到了地址上那个老大妈的家门口,朱老师问木言几准备好了吗,木言几却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马大犇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并不大的院子,用不知道什么树木的树枝围成一排,做了个小小的栅栏,门是用那种老木板做的,实际上就起一个进出院子的作用,因为就算没有这道门,但凡身体好点的人,轻轻一跳,也能轻松地进入到院子里。院子中央是泥巴地,但是由于年岁太久,已经被不知道多少人踩踏夯实了,只是偶尔会有那么一两颗草丛缝隙里钻出来。院子的一角用石头围了个圈,里面好像是种着土豆,两层楼的藏式小楼,楼的四角上都有一个尖尖的凸起,然后挂了经幡或是插上了彩旗。

房子的门是虚掩着的,马大犇能够看到门上挂着一圈被扒干净了的玉米棒子,门楣上挂着一个牛的头骨,牛角上还拴着哈达。门边的窗户上,漆成了朱红色,窗台上放着一些薄石头片堆叠起来的东西,上面用彩色的颜料写着藏文。马大犇不懂藏文,但是这几天看得多了,他也知道,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马大犇知道,这个看起来寻常无比的藏家小院,或许就是木言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