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马克思的爱情(一)(1/2)

最快更新继任者最新章节!

“求学时,马克思与青梅竹马的燕妮私相订婚。出身高贵的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管是困苦,还是贫穷,她始终追随夫君,始终没有动摇爱的信念!她跟马克思生育了七个孩子,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了三个女儿。”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说。

“人间情爱的典范,马克思夫妇当之无愧!马克思为德国乃于为欧洲寻找新思想的精神,他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记。”陈总说。

“实事求是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全面的。从全面论述政治经济学的鸿篇巨制《资本论》,到一系列的哲学专著,要读懂恢宏艰涩的马克思原著并非易事,应该先读马克思曾经读过的著作,才能深入了解他的学说。”陈总说。

“当然,我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作为喜好这门社会科学论著的人们,怎么学都是自己的事。即使学到那么一句也是好的,只是别让一级组织逼着去啃!当然,这样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时代又掀开了新的一页。”陈总说。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英勇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名言警句还在中国大地回响!”陈总说。

“我们都是有具体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全文阅读马克思的那些著作,但我们应该记住马克思的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陈总说。

“产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思想精华之一。但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学什么,学多少,不能千篇一律,还是要因人而异。但不管怎么说,思想是自由的!正因为有自由的思想,才有我们的马克思。”陈总说。

“这就是我参观马克思故居的感想。”陈总说。

“陈总啊,你一番肺腑之言,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我们先不说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了,你跟我们说说马克思的爱情故事吧。”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说。

“美女金口一开,我自当效劳。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用在马克思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不仅如此,站在马克思背后的这个女人,还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女人。”陈总说。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燕妮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燕妮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他们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妮8岁。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陈总说。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故乡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望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燕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陈总说。

“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层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在燕妮眼里,只要有马克思的爱就够了。”陈总说。

“马克思认为,暂时还不能在身为枢密顾问官的燕妮的父亲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亲吐露秘密。他相信,他父亲会在燕妮的双亲面前,为一次成功的求亲作好各种准备。”陈总说。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很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忠诚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柏林,由于心灵激荡的感情和‘倾心思慕’的爱情以及带来的悬念和焦虑,曾一度影响了马克思全心全力地投入学习。”陈总说。

“马克思曾向他父亲坦率吐露说,由于远离摩塞尔河谷,远离他的‘无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了真正不平静之中’。困扰他的绝不是什么猜忌心,因为他对燕妮的爱情从未有过丝毫怀疑,只是由于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期分离,使他感到心情沉重。”陈总说。

“于是,18岁的马克思就执笔写诗,用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声。马克思的诗大多是歌颂燕妮,和倾吐自己对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志愿,和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陈总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