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上者劳人(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文华最新章节!

徐畅然给江仁书打了个招呼,说是先翻一翻,马上坐在床边看起来。

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门重新打开,有一个朝西化冲刺的过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尖锐批判,到80年代末,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到90年代中期,传统文化明显回潮,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化回潮,燕京大学的几个老教授成为推手,报刊媒体不断刊登他们的访谈文章,宣扬传统文化的优点和合理性。

孙隆基这本书就是在此背景下,批判传统文化的一本专著,它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从学理角度剖析传统文化,火力不那么猛,但言之有理,入木三分,尤显价值。

书厚了点,而且文字不简洁,重复叙述的地方比较多,不过,除开这些问题,还是能看到不少有价值的说法,其中主要的是对“二人”关系的分析。

孙隆基对体现华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仁”字有另一番解释,人字旁一个二字,即是说华国人是相对于他人才存在的,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换言之,华国人的个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体现价值,而孤零零的个体是没有价值的。所谓“做人”,就是把自己变成“他人”,也就是群体所需要和期望的样子。

比如在华国,一个人哪怕已经三十几岁,只要没结婚,就会被当作不成熟的个体来对待,因为他缺乏“夫妻”、“父子”这些基本的二人关系。没有具备“二人关系”的个人,都被认为是一种可怜、失败、不能自理的状态。大家在生活中寻求“在一起”的感觉,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积极的一面是维护社会稳定,缓和人际关系。

但这种文化特点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它带来个性的萎缩与扼杀,在近现代社会,创造性和超越性往往是少数人所表现的,但华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下,少数个性突出的人不仅会被边缘化,甚至会遭到阻击、围剿和扼杀的命运。

所以,华国人欣赏的不是有个性的人,而是那些八面玲珑,很快融入社会秩序,并能利用既有秩序为自己牟利的人。华国人对小孩的基本要求也是“乖”,即要老实、听话,不要有什么个性,在这种教育下,小孩子也很快没了童心,加入“老成持重”的行列。

孙隆基的这些观点,肯定会受到国内一些人的质疑,说他研究方法不对,观点太偏颇等,徐畅然却认为有价值,认为他的观点很多方面和鲁迅想通,比如鲁迅的狂人,反映扼杀个性及至“吃人”的社会现实,只不过一个是文学形象,一个是学理分析。

这种“二人”关系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准则,对男人的影响似乎更大,形成一种源远流长的“奴性文化”,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太监文化”。

这种文化在现实和网络都有相当明显的表现,大家都围绕“阉割”、“自宫”这些词语讲故事、开玩笑,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在人的潜意识中,觉得只有阉割和自宫才是一条生路,其他的都是死路,“如果做太监能活得更久一点,那我们为什么不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