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六(2/2)

原来,皇帝的新人,这位风头无二的牡丹夫人,竟然是被他贬入修道院的他儿子的王妃!

他在赐给儿子新妻子后,便将这位曾经的儿媳变作了光明正大的自己的妻子。

“无耻!”个别道德高尚的绅士从座位上愤愤起身,拂袖而去。

大部分人却顿觉津津有味——尤其是这出戏一开始就说了,该故事是从东方的真实历史改编而来。

王子在自己父亲身边重遇妻子时,悲愤欲绝。

大臣们视作宫廷丑闻,诽谤不绝。

皇帝早已和牡丹夫人伉俪情深。

他们之间相隔了三十多年的岁月之河。灵魂却被彼此深深吸引。

他们一样的精通音乐,歌舞互答,一样的喜好文学戏曲,一样的品评艺术,心灵是如此的默契。是一对天生的爱侣。

任凭世俗如何评判,牡丹夫人依旧成为了整个帝国最炙手可热的女人。

她和皇帝赌气,尚能得皇帝服软。

她一笑,便有骑士奉皇帝之令,千里迢迢地为她送来一点甜嘴的昂贵水果。

她的姊妹兄弟,无一不高官显贵,出入宫廷。

她的兄长甚至当了帝国最高大臣。

而她,只需要报以满腹柔情。报以她天性里的纯媚简单,才华横溢。

唐帝国的君主,这位过去的盖世明君,日渐老去了。

他贪恋牡丹夫人带给他的青春美好的幻象。

他虽有眼睛,却用来欣赏宫廷舞蹈。

他虽有耳朵,却只听得见丝竹管弦。

他虽有智慧,却只用来为爱侣谱曲。

他松懈下来,似乎为报偿自己大半人生作为一位治世君主的兢兢业业,放任自己在政治的君王外,再做一位艺术的君王。

霓裳羽衣曲调里,牡丹夫人陪伴着君王,是大唐帝国盛世里的一个象征。

观众望着这对世间最尊贵的爱侣,即使扮演唐帝国君王的是一个长着酒糟鼻的男演员,即使扮演牡丹夫人的女演员实在不够美貌。但这种独属于另一个国度的辉煌盛世的观感,令观众陷入了沉默的体味。

只是,这样歌舞升平的日子似乎很长,又似乎很短,疏忽十几年,在牡丹夫人岁到盛年,两人的恩爱达到了极点的那一刻,在一个照旧排演着霓裳羽衣曲的日子里,唐帝国爆发了叛乱。

人们认定是牡丹夫人的美遮蔽了君王清明的神智。

她的单纯,她的才华,她受的宠爱,都成了铺天的罪孽。

国都被攻破,君王年老体迈,却仍不忘带着牡丹夫人匆匆出逃的时候,护卫着君主出逃的军队再也不肯挪动一步。

他们提出要求:除非,君王杀死牡丹夫人。

刀枪晃晃,盔甲明光。大军,无数的眼睛死死盯着这位君王的选择。

在面临国难的时候,人们便忘记了面对君主的尊卑。

霍克男爵不自觉向前倾了身体,鹰隼似的盯着那位曾经饱受臣民爱戴,此刻却被自己的臣民举起刀枪威胁的君王。

肯特先生鼻尖冒了冷汗。

妇女们则暗暗祈祷了起来。

**

欧内斯特等在库克绅士剧院外面,等到了戏演完散场。里面没有喝彩声,也没有礼貌性的鼓掌声。甚至没有人离场。

不太正常。

他摸摸鼻子,觉得有点儿奇怪。

等了很久,肯特先生才终于出来了。

“舅舅,你怎么了?”欧内斯特一看,吓了一大跳。

肯特先生全没有平时看完戏的餍足,反而两眼发直,眼角发红,脸色发白。一幅失魂落魄的样子。

陆陆续续又走出来了好几个观众,都是差不多的神态,尤其是一些女士,手帕全是湿的,但却没有哭,只是和肯特先生一样失落,不停地叹气。和看别的悲剧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欧内斯特叫了好几声,肯特先生才喃喃道:“为什么啊?”

“啊?”欧内斯特有点懵,“什么为什么?”

“唉。”肯特先生却没有说话,只是叹了一口气:“看来,剧院势力要洗牌了。”他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了,叫马车夫:“快点回家去吧。我急着要发泄写稿。”

故事已经结束了。场内却迟迟没有观众起身离开,也没有人鼓掌。

饰演君王和牡丹夫人的男女演员不得不再次出来谢幕。

很久,才有几个观众叹着气起身走出。

人们没有像以往对普通的悲剧一样,大声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哪怕是礼貌性的鼓掌,只是默默地起身,将鲜花放在舞台上,低头走了。

库克爵士有点不安,他悄悄地走到老友身旁,问:“这是演砸了吗?”

霍克男爵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半天,才回道:“只是,我们认为不该鼓掌而已。”

库克爵士愣了一愣:不该鼓掌,这难道还不是演砸了?

霍克男爵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对悲剧表演,人们会鼓掌。而当你见到了不幸的事情,却发出欢呼,是不人道的。恭喜你,老朋友。”

库克爵士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悄悄地站在幕后的林黛玉已体味了他词中之意,因为喜悦而紧紧抿住了唇。

第二天,满城的报纸,戏剧的头条只有一条——《牡丹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