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章 偶遇辛秘(2/2)
最快更新东鲁传最新章节!
/ 这惩罚实在是残酷。
犯了错,关几天紧闭、饿个半死,差不多就够了,他们这是要把铁笼子吊到哪里去?
是打算要曝晒吗?
骄阳、密闭、铁皮笼子,确实,这惩罚够严厉的。
不对!
他们似乎并不想如此费劲儿……
随着眼中的铁笼子慢慢升高,若萤的瞳孔倏地放大了。
她忽然明白过来了,那些人、竟是要将笼子通过辘轳,沉浸到水里去!
如果没弄错,笼子里装的可是个活人哪!
他们果然要杀人!
就算是杀人,也不肯给个痛快吗?
这些人还有人性吗?
这是君四的船,也就是说,这些事情是君四默许的。
君四才是罪魁祸首。
看上去那么温柔可亲的人,竟然有着如此黑暗的心肠。
不是不可思议,只是太过于失望。
杀一人跟杀十人,对杀人犯而言,结果都是一样的。
可想而知,当初他对她,确实是存了杀心的,只不过碍于小侯爷的存在,才迟迟没有对她下手。
或许,只是还没来得及下手。等到折磨够了她,等到兴趣索然的时候,大概她的死期也就到了。
她不由得战栗了身心,曾经的遭遇,至今清晰难忘。
相似的花船上,作为贩卖来的人口,只因她不肯投诚,差点被君四逼疯。
那段日子,真可谓是“暗无天日”、“生不如死”。
那厮剥夺了她的人身自由,将她当成牛马奴隶来驱使,逼迫她没黑没夜地劳作,且还要对她极尽打骂侮辱。
那么冷的天,外头滴水成冰,屋内呵气成雾,他们却连件夹袄都不给她,害得她坐卧不宁。为避免着凉病倒被当成脏水泼到河里去,她不得不通过无休止的劳动和运动,让自己的身子暖和起来……
如此,她都没有要他们以死谢罪的心思,只当这些经历是上天对她的试炼,而他们、只是无意中作了上天的使者而已。
她一直深信,世上无完人,世间也没有完全的恶人。再坏的人,也会残存着一线值得怜悯与宽恕的脆弱与无奈。
直到今天,她仍然相信君四不是大奸大恶之徒。
是的,这种看法并不曾改变,但这并不表示她就得认同君四的所作所为。
比如说、眼下。
她可以十分肯定,那个即将被溺死的少年,定然又是“醉南风”劫掠来的人口。离开“醉南风”,他将无处可去。可一旦变成“醉南风”的人,他就会失去自由。
使用卑鄙的手段,诱骗他人为己奔走、卖命,你情我愿,倒也罢了,可是,凭什么要剥夺他人的性命呢?
谁给的权力?
即使是九五之尊,想要砍谁的脑袋,也不是说砍就能砍的,总得经过很多程序与步骤才行。
君四,你到底是有多猖狂?
难怪你那么急切地想要攀上小侯爷,是因为罪孽太深、自知将来不得好死,所以才想要挖空心思地给自己求一把尚方宝剑、一块丹书铁券吗?
也只有小侯爷了……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管怎么说,那少年无意中给她送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
老鸦山……
拉路抢劫……
领上道……
什么意思?莫非君四和老鸦山暗中有勾结?
让陈松龄险些陷入朋党之争的那个案子,竟然与君四有关?
天下事,怎就这么巧呢?
要抢要夺,她既看不见、也鞭长莫及管不着,但只认定一点:人谁无过?好歹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
心念转动的同时,若萤暗中攒起一股大力,奋身就要冲过去喝止。
生死一线。
只消她一嗓子,就能挽救一条生命,且不论她的初衷如何,只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哪里找去?
她张了张口,却没有听到自己的怒斥,面目忽地就给一团沉重的黑暗罩住了。
ps:名词解释
1、尚方宝剑:尚方是掌管制造供应御用器物的官署,秦已有之,汉负盛名。尚方宝剑是皇帝御用的宝剑。在汉代称“尚方斩马剑”,至明代称尚方剑。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等代表皇权的权力。
史料上看,赐尚方剑以专杀和便宜行事的做法,是在明代“万历三大征”时开始实行的。
2、丹书铁券: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是用朱砂写字、用铁制的凭证。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最早的“铁券”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北魏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
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
最晚在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
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赵匡胤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安抚民心,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
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
新明沿袭前朝制度,“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
所以,小侯爷才会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