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章 舌战群儒(1/2)
最快更新东鲁传最新章节!
李祥宇定定地看着面前的人:身形单薄,面色发白。朴素得像是丢进人堆里就再也捡不回来似的。快入夏的天气,居然还穿着夹袄,要说身体不好,倒也有些影子。
就是这么一个似乎一根指头就能戳倒的孩子,竟然能够发出那样足以令日月失色的声音,说实在的,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也许是背后有高人指点,或者是从某个隐士那里听来的。
反正,不会是他钟四郎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够达到的深度与高度。
可他不承认啊。
话说得滴水不漏,坚固如长城,连最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他该怎么办呢?
承认?不甘心。否定?可那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和事实。
这番见解,实说起来,不算惊世骇俗。但是在这种书生荟萃的场合、敢于说出来的,目前为止,也只得钟四郎一人。
之前不曾有过,今后也不会有。
稍微有点脑子的书生,没有谁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未入学堂,没有业师,也就是说缺乏规矩管教。这种人犯错,顶多就是训斥一顿,教育一番,除此之外,还真怪不到旁人身上。
有道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索性就让他把话说完?零存整取,最后再一起算账?
“你刚才说六部存弊,这户部、工部、吏部多少都涉及了一点。其他的呢?”
忽略年纪问题,这孩子所说的话,是极其有道理的。尤其是这提纲挈领的本事,叫人不得不佩服。
这样的人才,若是自己的门生就好了。今日之言论,今后也许再也难见。
倘若不出意外,用不了几年,这孩子定会成为山东道上的翘楚人物,才华盖世、风流无匹。
他可以怀疑自己的判断,但是父亲大人的眼光应该不会太差。
若萤拱手稍作谦虚,从容以对:“前朝之吏,贪腐甚巨。官吏冗繁、层层渎污,几成风气……”
其实不光前朝官场有这种现象,新明朝野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别的不说,单就一个小小的昌阳县衙,不但有师爷有书办,还有分司事务的仆人、杂使、婢女、书童……
进出前呼后拥,吃个茶还要专门配备个茶童,不可谓不细碎精致。
这些人都要吃饭、穿衣,要给工钱。
钱从哪里来?单纯从官吏的俸禄里支取吗?
自然是不成的。
于是,就要想方设法蝇营狗苟贪污渎职了。罗列各种名目、设置重重关卡,这就有了赋税沉重、道路艰难、民怨冲天。
再往上追究,这就是吏部的失职了。既不能约束官吏,又察物不明、考功马虎,有功无赏、有罪无罚,百事颓堕、人心向背。
吏部既昏昏,兵部亦草草。
从前明开始,一直到本朝,武职始终不如文职的地位高。上至天子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通不重视军事武备。
由种地军户组合起来的团练武装,缺乏必要的严格规范化的训练,更缺少良好的武器装备,更谈不上有什么作战经验,基本上就是一群游兵散勇。
军中将领的级别普遍低于文官。长期以来,都受到文官和太监的制约。从不曾建立起核心统帅和参谋部。
前明如此,新明朝更如此。
军令宛如儿戏,由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太监充当着监军进行发布。
军中欠饷情况严重,从上至下,层层克扣,冒领现象从不曾断绝。
遥想当年,汉帝筑台拜将,何其器重。对比前朝,文官将领却被看得如同马弁一般。
再比如汉唐将领于前线获胜,朝廷动辄奖励万两黄金,封侯修祠毫不含糊。反观前朝,封赏多不过百两白银,撑死不过千两,就觉得是莫大的恩宠了。
这也罢了,因功被杀、被陷害的将领简直多不胜数。如此怎不叫人心凉失望!
浴血奋战却不得善终,试问从此之后,谁还愿意保家卫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