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半缘(2/2)

姜婆子手提一个大食笼,还冒着热气,方妈妈眼尖,远远的看尖若胭,眉头顿时一拧,快步上前,就堪堪挡住两人,笑问,“二小姐,章姨娘,这是已经给老太太请了安往回去了?”

章姨娘在若胭胳膊上悄悄一捏,抢着回答,“让方妈妈见笑了,妾刚进这大门,正赶着一阵风来,觉得有些冷,二小姐劝我回去先加件衣裳再来,免得在老太太眼前生了病,给老太太招晦气,可是不孝了。”

方妈妈是何等眼毒,目光轻飘飘的在若胭胳膊上一扫而过,似笑非笑的道,“二小姐和章姨娘正经是孝顺,老太太心里都是有数的,老奴也瞧着今儿早上的风是有点冷,章姨娘还是快回去添衣裳吧,切莫着了风寒,就是二小姐,也要保重身体。”

姜婆子的食笼里飘出香气阵阵,饶是若胭对府里的吃食不熟,也闻出了糯米鸡和豉香排骨的香味,真是有趣了,前几天当着一大家子的面肯粗面馍,告诉大家要节俭持家,这倒好,大早上的,就吃上了丰盛大餐,是确定这几天大家都不用来请安,还是因为昨天夜里梅家恩值夜宿在衙门没回家?若胭冷冷一笑,刚要开口,章姨娘又抢了先,“谢方妈妈体谅。”说罢,紧箍着若胭就走了。

方妈妈笑容殷殷,却在两人身影消失后,顿然面色清冷,若有所思。

身后不远处,富贵引着映雪、映霜走来。

此后两天,若胭都没有去中园,章姨娘反而放下心一人去了,见了张氏只说若胭似有风寒前症,怕过给老太太,张氏就呵呵笑着,借着接茶的功夫,和方妈妈对视一眼,倒也没追问什么,反而让若胭好好照顾身体,又莫名的提起杜氏,却只说一句“太太明儿要去庵里。”没头没尾的,也不知是个什么意思。

若胭从章姨娘嘴里听说,略一思索,就笑起来,道,“这倒正合我的意,她这是厌我在她面前晃悠,还带着刺,想借着这个机会,打发我出去,清静清静呢。”

章姨娘听若胭这么解释,想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心里也觉得让若胭去庵里转一圈也好,若胭就笑嘻嘻的直奔东园,跟巧云说是自己想跟着太太一起去庵里,巧云一怔,一喜,转身去告诉杜氏,好一阵子出来,笑道,“太太让二小姐回去准备准备,明日一早就出门。”

轻轻的卷起一角帘子,若胭凑过去看外面的景色,二月中旬,冬雪已消大半,几支黄灿灿的迎春花在绿叶黄叶丛中,迎风而笑,映着温软清亮的阳光,格外的娇艳俏丽,明明不过几束丽色,却好似春娘子打翻了颜料瓶,就着阳光的铺洒,渲染了满山□□,就连途径过花枝的风,也似乎在清凉中匀了些香甜。

若胭满足的深吸一口气,旁边的初夏就自作主张的放下了帘子,轻声劝道,“山上虽然不比城里人多眼杂,也难免香客樵夫往来,小姐还是注意些,就是着了风受了凉,庵里可不如府里请医方便。”

这次出门,若胭只带来初夏,章姨娘原说让春桃也跟着,到底伺候时间长,放心些,若胭婉言拒绝,说是章姨娘留在府里更需要照看着,再者,杜氏也只带了巧云一个丫头,自己怎么好越过嫡母,章姨娘想着也是这个理,又想起春桃还受着罚要扫地,怕跟了出去,要惹张氏发怒,到底不敢再说。

初夏体贴心细,性子也好,既恭敬,又大方自然,与巧云倒有几分相似,只是更沉稳些。

这次出门,只三辆马车,杜氏与巧云坐一辆,若胭与初夏坐一辆,再就是两个粗使婆子跟着,倒是轻车简从。

婆子的马车在前面引路,若胭忍不住又极快的撩起个缝瞧一眼,隐约已经见着香气缭绕,并禅音飘渺,说来这半缘庵规模不大,也不怎么出名,倒是隔山谷相对的另有座大禅院,名号普贤寺,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昨天临时抱佛脚听章姨娘讲解,说是那普贤寺修建已有数百年,香火鼎盛,名人士族多往那去,连先帝也去过数次,相较之下,这半缘庵就寒碜多了,当然也有不少香客信徒往往先去了普贤寺,又翻过山来半缘庵,不过多是些虔诚的女客。

若胭遮了帘子,回身向初夏笑,“快要到了,我正坐的闷了。”

正说着就感觉马车停了下来,若胭诧异的又掀帘子,初夏就拉住,“还是奴婢来看,中途停车,必有缘故,不是道路不通,就是有人阻挡,情况未明,小姐这时切不可露面。”初夏就探头出去看,前面有婆子下了马车,来到杜氏的车前禀报,初夏就转述若胭,“婆子说是前面就要到山门了,只是远远的见着好像有几个男子在闹事,打了起来,也不知道为的什么,来询问太太的意思如何是好?”

若胭竖耳细听,仿佛是有吆喝声、笑骂声与嗷叫声传来,刚要生出些好奇,就听初夏又说,“太太已经示下,先靠路边,不要招惹,看看情况再议。”果然马车又动起来,却不是向前,而是靠在了路侧。

若胭心痒痒的,耐住性子等了一会,不见动静,就嘻皮笑脸的瞪了眼初夏,到底自己又拉开一道细缝探看,果然见着远处有几个人,一个个人高马大、衣饰鲜明,动作各异,似是或鼓掌或负手旁观,因前面马车挡住,并不见打人的场景,却见巧云从车上下去了,直往着那群人去,若胭就提起一颗心来,却不知道巧云过去说了什么,似乎吆喝声和笑骂声停了下来,然后其中一个青衣人领头,往旁边大步去了,其他人也跟上去,就是那不绝于耳的嗷叫声也跟着越来越远,最后听不见了,等巧云再上车,三辆马车又缓缓转动,很快就进了山门,直到庵门前,再无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