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钢铁炼狱:一战 21(1/2)

最快更新1492—1945说说欧美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在经过准备之后,勃鲁西洛夫攻势随着俄军大炮的轰鸣正适合拉开了帷幕。而就在战役的开胃菜炮火准备这一块,勃鲁西洛夫攻势就显示出了与一战其他战役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一战中的战役中,在战役开始时,进攻一方往往会进行旷日持久的大规模炮击。就比如之前提到过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一战鲜明的特点所造成的。一战是典型的堑壕战,战争兵器的发展使得防守一方会占的优势。为了尽可能地削弱防守方的抵抗强度,所以才会用大炮长时间的轰炸。但是,这样一来,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防守方通常能够根据进攻方对不同地段的炮击强度判断出进攻重点在哪,并且因为炮击时间长,给防守一方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能进行整备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除此之外,因为长时间、大弹药量的炮击,经常使得炮击地域变得千疮百孔,从而甚至令进攻方在进攻的时候寸步难行。

勃鲁西洛夫充分吸收了长时间炮击的经验教训,并在充分了解奥匈防线的基础上,进行了短小、猛烈而精悍的炮火准备。这精准而简洁的轰炸是此战的关键之一。短时间的炮击,使得奥匈帝国军队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防御准备;猛烈而精确的炮击,使得要达成的目标基本上都完成了,破坏了奥匈帝国的防御阵地,削弱了奥军的防守强度。

在炮击之后,俄军随之发动了猛攻,在奥匈帝国的军队反应过来之前,就将他们赶出了阵地,而没有赶出去的,要么变成了一具尸体,要么变成了俄军的俘虏。俄军初期的进攻取得了完胜,干净利落的攻克了奥军的防线。勃鲁西洛夫在留了必要的留守部队之后,将四分之三的部队撒了出去,能够更大幅度地推进到更广阔的前线,

俄军的攻势非常迅猛,攻击部队推进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与一战中常见的拼死拼活打了十天半个月甚至打了几个月才能将战线推进几千米相比,就更令人惊叹了。俄军6月4日发起进攻,在6月8日就兵临后方明斯克要地。而且,甚至差一点就抓住了奥匈帝国部队的司令费迪南大公。费迪南大公前脚挥军刚刚撤走,俄军的部队就到明斯克了。自从6月4日进攻开始,到6月8日奥匈帝国军队全面撤退的这一阶段,俄军大获全胜,俘虏了将近200000名俘虏。

虽然勃鲁西洛夫的初期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光辉背后,也潜藏着危机。随着俄军的推进,俄军的战线已经拖得太长,长得已经超过了俄军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这时同盟军发动发动的话,俄军单薄的防线似乎并不能阻挡太久,就得告破。

而勃鲁西洛夫显然也知道现在俄军所面临的局面,为了能够更快、更大的进攻,取得更大的胜利,他希望俄军的埃弗特能够将他手底下的部队也投入到进攻当中,在获得兵力补充之后,在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但是很可惜,埃弗特没有勃鲁西洛夫那么大的魄力和眼力,依旧在那迁延不进。而增援不至,勃鲁西洛夫自然也没有了进攻的可能,拜谢于俄国的猪队友,使得同盟国一方有机会能够及时调派援兵,稳住东部战线。

就在明斯克陷落的同一天,同盟国阵营进行了军事会晤,商量东部战线所面临的危机。在讨论中,德军的总参谋长法金汉成功地说服了奥匈帝国的代表把南线用来对付意大利的部队抽调到东部来,来对付俄军。因为与无关痛痒的南线相比,俄军所发动的东部攻势使得同盟国东部战线有着崩盘的风险。就在奥匈帝国的军队撤退的同时,德军利用发达的铁路网,再一次快速、即使的为东部战线运送了足够的援兵。

俄军方面的埃弗特终于在7月18日展开了一次进攻,但是这次进攻准备不足,进攻组织的十分松散,根本就不可能对同盟国军队造成什么像样的威胁。与此同时,同盟国军队集结力量之后,对俄军发动了反攻。勃鲁西洛夫因为没有足够的援军,使得同盟国军队的反击成功遏止住了俄军的攻势。

战役打到现在,俄军的最高统帅部算是看出来了,勃鲁西洛夫是个帅才,而埃弗特就是个废物,预备队应该给勃鲁西洛夫而不应该给这个埃弗特。但是,之前一直急切希望能够得到援军的勃鲁西洛夫这一次却十分激烈的反对,因为根据他的判断,现在前线的部队已经够多了,更多的部队只能招致俄军的前线变得更加凌乱。而且,参见这次战役的攻击部队,也即将到达疲惫的极限,即使给了部队,也不可能组织有力的进攻。在此基础上,俄军的攻势不得不在九月份正式停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