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纸上谈兵 上(1/2)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最快更新铁血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卡耐基
“洛阳春水扬春柳,铜驼陌上桃花红。高楼迭翠绿相向,绡帐金莺香雾浓。”宋朝诗人司马樵的一首《洛春谣》,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洛阳城的繁华秀美景象。而比宋代还要早500年的北魏宣武帝元恪时期,洛阳城更是以其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繁华昌盛的姿态享誉天下。
正对洛阳宫城南门阖闾门的铜驼大街两侧,高楼林立,民居、酒肆、剧院、驿馆、寺庙……到处都是熙熙攘攘,挤满了洛阳城的居民、来洛阳走亲访友的外地人,以及南来北往的客商。一时间,商队的驼铃声、小贩的叫卖声、围观卖艺人的喝彩声,宴请吃酒人的划拳行令声,兀自混杂,响彻云霄。而在铜驼大街最北面夹道两侧,则伫立着两只高达3米,由纯铜铸造的大骆驼。这两座铜像无疑就是洛阳这个城市的名片,栩栩如生,神色安详地注视着铜驼大街的热闹景象。
说起这两只铜骆驼,那可是一对儿有年头的超级文物。早在汉朝时期,它们就被摆放在长安城皇宫南门作为装饰用。到了曹魏明帝的时候,穷奢极欲的曹睿大肆扩建洛阳皇宫,就把长安的这对铜驼不远万里搬运到了洛阳,放在阖闾门外,成就了洛阳城铜驼街的名号。不过万事都是盛极而衰,西晋的“八王之乱”加上紧接着的“五胡乱华”,物华天宝的洛阳城遭受战火涂炭,这两只铜驼也流离失所,极尽悲苦。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修复宫城,这对国宝才又重现光芒,被再次安放到洛阳皇宫南门外,又一次见证了北魏王朝的盛世繁华。
公元501年的一天午后,热闹拥挤的洛阳铜驼大街上悄然出现了三个骑着高头俊马,身披戎装的鲜卑将士。为首一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虽然身形清瘦,但犀利的眼眸透露出不怒自威的气概,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帝国镇南将军元英。在元英身后则紧紧跟随着两个军士,他们膀大腰圆,身材魁梧,一望便知,这两人是元英的贴身侍卫,军中数一数二的勇士。
说起这个镇南将军元英,我们在之前的连载中曾多次提及,但并未详述。元英出身高贵,他的老爸南安王拓跋桢,是献文帝拓跋弘的亲九叔(虽然是九叔,但估计拓跋桢和拓跋弘年龄相仿,以此推断,元英也就应该和元宏年龄差不多)。
史书记载,拓跋桢不仅能力出众,而且还是个孝子,可惜随着拓跋桢官越坐越大,逐渐昏聩起来,结果因为贪污受贿受到当年冯太后的责罚,被剥夺了王爵,罢官回家,永不录用。不过后来冯太后病死,拓跋桢鼎力支持孝文帝迁都洛阳(参见“迁都洛阳”),从而受到元宏的赞赏,同时孝文帝又紧接着发动了对南朝的侵略战争,用人之际,于是又重新启用拓跋桢,再封南安王,相州刺史,镇守邺城。不过不知道拓跋桢在家里闲散的那几年是不是把脑子给休息坏了,他不仅在邺城没有什么政绩,而且还做出一件啼笑皆非的荒唐事。
当时相州地区连续干旱,拓跋桢就率领百姓到邺城中的一座石虎庙祭祀求雨(石虎是“五胡乱华时期”北方霸主后赵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嗜血成性,杀人不眨眼,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估计当时的老百姓认为石虎是天神下凡,所以祭祀。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给大家讲石氏家族的故事),并对着石虎的石像说:“三天不下雨,就用皮鞭惩罚你。”结果求雨不灵验,拓跋桢还真就用皮鞭打了石像一百下,没想到当月拓跋桢背上长出脓疮,很快就病死了。(这事儿确实蹊跷,史书记载,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不过昏聩的拓跋桢却生了个英气勃勃的儿子,他,就是我们这一章的主角元英,史载其聪慧敏捷,善于骑射,是一员文武双全的虎将。可是由于拓跋桢的荒唐举动,加之当年皇太子元恂叛乱案(参见“右派的困境”),拓跋桢有知情不报之过,所以拓跋桢死后,元英并没能袭承南安王的爵位。不过是金子总要发光,孝文帝末期征战不断,元英有大把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公元494年,孝文帝元宏大举南征,在元英的建议下,元宏诏令元英率领一支偏师穿越秦岭山... -->>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