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冤案之谜 上(1/2)
最快更新铁血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急躁的结果只会使得应该要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公元470年冬十月,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北魏帝国首都平城已经洋洋洒洒下了几日的大雪,厚厚的积雪已经有半人多高了,不过平城的老百姓此时可没有心情赏雪玩雪,他们正聚集在平城南门外观看政府处决人犯。
只见南门行刑场中央五花大绑、并排跪着十几个人犯,为首一人,虽然发髻凌乱,但剑眉虎目,面容俊朗,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帝国征南大将军、济南王慕容白曜,在他身旁跪着的则是慕容白曜的弟弟慕容如意,以及北魏南部尚书李敷和他的弟弟李奕。而在刑场上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端坐一位青年,只见他目若朗星,面容清瘦,身穿明黄滚龙袍,脚蹬褐色鹿皮靴,这个青年正是北魏帝国当今的皇帝拓跋弘。可能是受到刑场气氛的感染,拓跋弘脸上一片潮红,随着行刑时辰已到,拓跋弘向监刑官微微点了点头。四周随即响起一阵鼓声,刑场中一片刀光闪耀,血红雪白……
而此时,在观看行刑的人群中,悄然伫立着一位中年美妇,虽然她身披一件普通的青色布袍,但依然遮挡不住她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这个美妇却是微服出城的帝国首脑冯太后。看到刑场一片狼藉,冯太后微微叹了口气,冲着身后几个百姓装扮的精英侍卫说到:“我们回去吧。”一行人默默地在人群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像从没来过这里一样……
慕容白曜在一年前,刚刚为北魏帝国立下不世之功,攻取了刘宋帝国的青州、冀州,怎么就不容于皇帝拓跋弘了呢?难道又是鸟尽弓藏之故事?还是另有隐情?和慕容白曜一同赴死的还有南部尚书李敷,他又犯了什么事儿?要和慕容白曜一起处斩?
事情还要上溯到乙浑掌权的公元465年(参见“女主临朝”),史书记载,慕容白曜在乙浑当权时对他巴结奉承,于是拓跋弘记恨在心,在5年后的今天,污蔑慕容白曜谋反,杀了他和他的弟弟慕容如意。史书对于“慕容白曜案”的解释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公元465年拓跋弘只是个12岁的孩子,按照鲜卑人的传统,当时拓跋弘还没有亲政,而且据史书记载,当时巴结逢迎乙浑的官员如过江之鲫,大有人在,怎么单单慕容白曜批了拓跋弘的“龙鳞”?
其实我在“女主临朝”那一章已经跟大家交代过,乙浑应该不是史书中所盖棺定论的“权臣”,种种迹象表明,乙浑只是冯太后手里的一把排除异己的“刀”。而“慕容白曜案”恰恰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这个推断:如果当年慕容白曜和乙浑是一党,与冯太后作对的话,冯太后“密定大计,诛杀乙浑”之时,慕容白曜一定也会被一并诛杀,至少会贬官回家,永不录用。可是慕容白曜并未牵扯到“乙浑案”中(其实史料显示没有任何人因为“乙浑案”被牵连),反而在紧接着的宋魏“青徐之战”中得到重用,率领重兵集团平定了青州、冀州。而且在战后论功行赏之时,居然力压“战役第一功臣”尉元,率先因为军功被进位为王。这一切迹象表明,慕容白曜在公元470年被诛杀之前,是北魏朝廷红的发紫的重臣。而慕容白曜如按史书所说是乙浑一党的话,那么事实上,慕容白曜就是冯太后的铁杆拥趸,是冯太后掌控北魏朝政的军中强援。于是,慕容白曜在公元469年率先封王就顺理成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