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还你一个大梁(2/2)
最快更新晚唐逆流最新章节!
“难道你真的要像小时候说的那样,要帮助黄巢?”
“不,我只是不想让朱温现在就死!”
张寻沉默了一会,问道:“那你打算什么时候造朱温的反?”
“我不知道。也许是等他平定中原之后,也可能在他打败河北刘仁恭之后,总之,我不会等到他弑杀唐昭宗。”
“在那之后呢?”
赵东阳一字一顿的说:“我会还你一个大梁!”
张寻听了,不禁心头一震!还我一个大梁。好大的口气!
不过,他清楚,赵东阳绝对有这个能力。他也相信赵东阳绝对会说到做到。
“阳子,你是不是认为……我不如朱温?你怕我不能一统中原?”
“不是的,寻哥,只是……”
“好了。我信你。”
张寻释放了所有朱温的手下。不过此时用“释放”已经不太合适。应该叫做“送归”。因为朱温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唐军了。
朱温一到同州,就杀了黄巢派到同州的监军马恭。之后亲自领兵到了蒲津关,向河对岸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投降。
王重荣非常高兴。差一点击败自己的人,竟然转眼就向自己投降了。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当即就向朝廷请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领河中行营招讨副使。
晋王寺差点丢了性命,朱温也收起了锋芒,装成王重荣的忠犬。因他母姓也是姓王,竟自称外甥,对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王重荣一口一个舅舅的叫。有了干舅舅的保护,他暂时不怕杨复光一伙再害他了。
虽然没能杀了朱温,张寻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他一手导演下,唐军大败尚让、攻陷咸阳、收复同州、逼降朱温,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虽然攻陷咸阳的首功记在了齐克俭的头上,逼降朱温的首功记在了王重荣的头上。但是这件件大功中都有张寻的名字出现,唐廷不得不重视这个小小的邓州刺史了。
中和二年九月初一。张寻接到了唐廷的嘉奖令。他又升官了。
原邓州刺史张寻,被封为邓唐防御使,总领邓唐二州军务。张寻的势力范围终于得到了唐廷的正式认可,他当上小一号的节度使了。另外,他还被任命为京南面行营都统,接替了原都统朱玫。
至此,东南西北四大都统,也调整为了王处存、张寻、李昌言、拓跋思恭。王重荣和周岌还是左右行军司马。齐克俭和诸葛爽为左右先锋使。杨复光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并由原来的诸道行营都都监,晋升为天下兵马都监。职权范围又扩大了一圈!都统王铎已经被杨复光彻底架空了。
经过了整个夏季攻势,唐军的粮草开始出现匮乏的情况。秋收虽然已经开始,但各地的粮食要想运到关中前线,至少还要等两个月。杨复光以下,包括他本人,几乎所有唐军统帅的潜意识里,都认为应该进入一个休战期了。长安城中至少还有十五万巢军。想在年内收复长安,看起来不太可能了。
历史上也是如此。朱温降唐后,战争又持续了七个月。直到中和三年四月,唐军才收复长安。
然而,张寻不想等到那个时候。
晚唐两大风云人物,朱温和李克用,是张寻宿命中的对手。没能杀死朱温,他已经先失一招了。无论如何,他都不想再让李克用入关。
历史上,战争打到今年的十一月,王重荣经历了一场惨胜,兵力折损大半。他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对杨复光说:“臣贼邪,且负国;拒战邪,则兵寡,柰何?”杨复光献上一计,就是召沙陀人李克用助战。
之后,李克用奉旨入关,一路披靡,杀败了黄巢,收复了长安。被朝廷封为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从此雄踞河东,开创了后唐的霸业。
张寻想好了。要夺李克用的气运,就必须阻止他入关助战。而阻止他入关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在今年十一月之前,打败黄巢,收复长安!
也就是说,留给张寻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了。在缺兵少粮,敌人仍很强大的情况下,他能完成这个目标吗?
张寻说要在年内收复长安,施惊墨、奚康、崔道融、郑绍余、裴仲……几乎所有参与议事的人都持反对意见。每个人都能提出诸多困难。每个人都认为这不是明智的决定。奚康甚至直言,如果张寻一意孤行,那就与刚愎自用的袁绍差不多了,一定会自取其败。
面对几乎一边倒的质疑,张寻心中不禁思忖,改变历史,就好似逆流而动。越往前走,阻力就越大。一旦顶不住,可能一个大浪过来,就被淹没了。然而,如果只图顺风顺水,顺应晚唐的历史大势去做个割据军阀,那我穿越过来还有什么意义?晚唐上百个节度使,难道还缺我这一个吗?
“呵呵。”张寻苦笑一声。“那我就做一回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