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十七岁的神射手(2/2)
目睹又一个朝夕相处的好兄弟被长枪贯穿,护卫都甲队队正马有养终于按捺不住,怒吼一声,冲入敌阵。紧随他的,还有十七个甲队的勇士。
马有养一身蛮力,抡起狼牙棒,方圆五米不得近身。十七勇士各持长枪、板斧、陌刀等兵器,紧随其后。十八个人似猛虎下山,一时间竟然使蔡州军千人后挫!
山顶防线吃紧的状况稍稍有所缓解,终于有时间撤下伤员,喘一口气。
然而马有养的行为是鲁莽的。英雄如项羽,也敌不过垓下的千军万马。十八勇士只让蔡州军稍稍受挫,终于还是被淹没在了蔡州军的汪洋大海之中。褚良亲眼目睹十八个勇士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那十八人里,有昔日和他一起在裴家寨耕作的兄弟,有在马山口结识的汝州好汉,还有在向城时投军的少年。如今他们都已被凶恶的敌人撕碎,褚良的心在滴血。
褚良抄起板斧,大喝一声。这一嗓子,如雷霆之势,令闻者胆寒。不逊当阳桥头喝,敢叫黄河水倒流。蔡州兵猝不及防,以为又有猛将要出阵肉搏,队伍稍有小挫。
这时,王洛欢忽然从背后抱住了褚良。
“你干什么?!”
“我以为你也要出阵。”
“我只想救回马兄弟的尸首。”
“难道也想让我去拖回你的尸首?”
褚良知道自己是一时脑热,不再提出阵,只是感叹:“护卫都就要拼光了,总得想个办法啊!”
山下,忠武一军和二军终于追上了蔡州军的队尾。战斗同时在山上与山下展开。蔡州军两头作战,呈现被包围的态势。但实际上,蔡州军就像一头发了疯的熊,不顾伤痛,死也要吞下山顶的肥肉。
张寻隐约能看到山顶的战况,防线越来越小了。他有些后悔,自己这么点人马,想救周岌根本就是自不量力。还批准了王渑近乎自杀式的任务,让自己最优秀的士兵们去给周岌陪葬。实在是糊涂!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王淑是个苦出身的将军。十年前,他还只是校尉秦宗权手下的一个门卒。这些年,他能一路高升,成为秦刺史手下头一号的大将,靠的就是一条经验:不惜任何代价,完成恩主交给自己的任务。
在他眼里,手下士卒只是助他完成任务的工具。不论死多少,都不会动摇他完成任务的决心。此刻他的心情很好。战况对自己越来越有利。他看不到己方的伤亡惨重,他只看到了周岌的防线已经摇摇欲坠。
“再加把劲!杀了周岌!我们就……”
王淑的声音戛然而止。感觉到不对劲的蔡州军纷纷看向自己的主帅,发现帅旗之下,只有一匹背上空空的战马。而主帅,已经跌落马下。
大概一分钟前,山顶防线。
一匹白马疾驰到节度使周岌身边,高声问:“山下哪个是王淑?”
周岌见是带兵营救自己的小将,答曰:“帅旗之下,黑马长须者就是!”
王洛欢摘下角弓,取出一支雕翎箭,挽弓搭箭,将箭头以四十五度角,朝向天空。
他要射王淑?周岌自问自答,不可能吧?周岌也是个射箭高手。曾一箭将李师泰战马射死的他,深谙在山顶用弓的门道。此时王淑在两千蔡州军的簇拥之下,处于最安全的位置。距离山顶前线少说也有一百步远。普通弓箭的射程只有60步。即便天生神力,从高处射低处,最大射程也就是一百步。但那只是射程而已,即便射到了,弓矢的准头也完全没法保证。难道这个少年能够做到?
王洛欢真的做到了。在五千人的注视下,他一箭射死了王淑。
雕翎箭几乎是从王淑的头顶落下,正中面门。只一箭,就结束了这个残忍、自私,经验丰富,又尽职尽责的蔡州大将的生命。
张寻也目睹了事件的经过,喃喃自语:“原来王淑是这么死的。”
看来史书上对于这段历史的寥寥几笔记载,完全是依据了杨复光上报给朝廷的奏疏而来。而杨复光,没有跟皇帝说实话。这是一段“为尊者讳”的历史,为杨复光讳,为周岌讳,为秦宗权讳。这个年代,没有随军记者,没有各大网站,更没有各种“名人回忆录”,有的只是一个个深居皇宫的史官,依据各种官方文件,还原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历史事件。其中多少讹误,多少修饰,又有多少凭空猜测。唯一可靠的也许只有结果,而过程,已大多湮没。
关于王淑的死,史册如此记载:
宗权遣其将王淑将兵三千从复光击邓州,逗留不进,复光斩之,并其军。
一句简单的“复光斩之”,埋没了一个十七岁神射手的历史闪光。果然应了炼真宫道人的那句偈语:“春秋言大义,省却万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