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谁干的?滚出来!(1/2)
最快更新晚唐逆流最新章节!
午夜时分,向城县已经基本控制在张寻手里。此时城中百姓大多还在睡梦中,不知道县城已经变了天。
没有抓到县令姚启之,张寻还是觉得心里不太踏实。朱雀都队正马钊建议,将县衙里所有人,特别是姚启之的家眷,统统大刑伺候。严刑逼供下,定能撬出姚启之的下落。
张寻没有同意动刑。但让人把姚县令的家眷,主要是妻妾和子女,全部带到县衙大堂,他要亲自问话。
向城县衙坐北朝南,是一座三进的院落。一进就是县衙大堂。门上悬挂“向城县正堂”金字大匾,两旁门柱题有一副对联,写的是:
“吏呼何怒,尔曹身与名俱灭;妇啼何苦,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句杜诗裁剪得巧妙,又颇符县衙情景,让张寻观之莞尔,古人有时也很幽默。
迈进大门,就是县令平日审案的暖阁,正面立一“日出东海云纹”的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有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失踪的姚县令每日就是在此办公。张寻走上高台,在太师椅上坐定。
身为穿越过来的人,看什么都新鲜。张寻顺手捉起一只桌上的令箭,颇为感慨,古今多少悲欢离合,就由这不足三寸的小小令箭而定。堂下之人或生或死,只在县令一念之间。权力,多少人籍你之名做尽了坏事,又有多少人为了得到你,将坏事做绝!
张寻坐在县太爷的座位上,暗自告诫自己,今后无论掌握了多么大的权力,都一定要慎杀。他将令箭往堂下一抛,“带姚启之家眷!”
不一会,姚启之的一妻两妾,两儿一女都被带到。有的无言怒目,有的低头轻啜,有的号啕不止。
此时张寻身旁站着史谦和黑齿暖男,背后是贺齐、褚良、马有养,堂下则是丁大新、马钊等人。马钊上去给正在大声号泣的一个女子啪啪两个大嘴巴,堂下顿时无声。
张寻赶紧喝止:“欸?不得无礼!”马钊喏喏而退。却听一个女子小声说了句:“哼,何必假仁假义!”
张寻循声一看,说话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女子,穿着碧色襦裙,大红缀花的罩衫,面容颇为俏丽。这女子见张寻看她,也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和张寻对视。张寻觉得这是个奇女子,由于他分不清唐代未婚和已婚女子的发髻,也不知堂下这个女子究竟是姚启之的小妾还是女儿,就低声询问身边的史谦,史谦回话,这女子就是姚启之的长女,姚药儿。
张寻走到堂下,面带笑容说:“我与姚县令,无仇无怨。之所以刀兵相向,是因为各为其主。如今我已为大唐拿回了向城,目的已经达到,我也没有什么理由害姚县令的性命。但姚县令就这么失踪了,我很担心他的安危,所以请各位能将他的下落如实告诉我。”
无论张寻如何劝说,诸女眷就是无人应答。马钊说这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又力劝动刑。张寻依然不肯。但他从诸女眷的表情中已经看出,她们肯定知道姚启之的下落,如果真的动刑,别人不说,那个嚎得最厉害的小妾,肯定会招供。
张寻见时间越久,姚启之的女儿姚药儿就越露焦急之色,因而推断姚启之很可能仍旧藏身县衙之内。姚药儿一定是怕他父亲藏匿不住,被人搜出,因此焦急。张寻心生一计,说:“唉,我本想保住姚县令的性命,无奈你们不领情。实话告诉你们,明天一早我就会放火将县衙化为灰烬。如果姚县令依然藏身县衙,你们就求他多福吧!”
几个女眷闻言,顿时面如土色。张寻一面吩咐马钊准备纵火,一面带人就要离开县衙。姚药儿终于忍耐不住,说:“阿娘!还是说吧!”见女儿如此说,姚夫人忍不住长叹一声,说:“药儿,带他们去找你阿爷。”
姚药儿对张寻说:“你可保证不害我阿爷性命?”
张寻说:“我向你保证。”
见张寻说得真诚,姚药儿终于决意带路。
原来在后院东厢房里,夹墙后面,竟然修有一间暗室。据姚药儿说,她老爹姚启之就藏身在这暗室之中。暗室外放有书架,不知道的很难发现。
姚药儿朝着暗墙喊:“阿爷,出来吧!他们要放火烧县衙了!”
连喊了几声,无人应答。张寻让人小心将暗墙打开。暗墙一开,在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整个暗墙内竟然堆满了铜钱,垒得整整齐齐,看体积估摸足有几万贯!而更让众人惊讶的是,姚启之果然在暗室之内,只是浑身是血,早就死了多时了!
姚药儿顿时失声痛哭,向张寻扑去,要让张寻偿命,被贺齐拦下,推倒在地。
张寻觉得奇怪,派人检查姚启之的尸体,发现是被长枪扎死,胸前和腹部被扎了七八个窟窿。看上去不是一人所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