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二不X三汤X四知 (上)(2/2)

&nbsp:&nbsp:&nbsp:&nbsp:汪大人倒也不谦虚,朗声道:“此人乃是本朝顺治九年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进士,选宏文院庶吉士,历任国史院检讨、陕西潼关道兵备副使、江西岭北道参政、翰林院侍讲、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江宁巡抚(江宁,即南京。因清军入关不久,且东南沿海并未完全统一,各省府道行政建制、管辖官职、职务大小、治所时有变更。顺治二年清军攻占南京,设江南省,任命江宁巡抚管辖,因而亦有别名江南巡抚。康熙六年江南省一拆为二成江南江苏省和江南安徽省分治,因此江宁巡抚亦名为江苏巡抚,且顺康雍三朝三个名称长期混用,至乾隆时期才基本统一称为江苏巡抚-详见姜涛《清代江南省分治的问题》)、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及《明史》总裁等职,理学名臣,归德府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汤斌。”

&nbsp:&nbsp:&nbsp:... --

最快更新商道:大汉口茶商最新章节!

p;nbsp:&nbsp:“画中描绘的是其在江宁巡抚任上之时的故事,淮、扬、徐三府年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多有饿死病死。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免除赋税,一面征购湖广粮食应急,一面带头节约,拒食肉鱼,一日三餐以豆腐汤为菜,以渡难关。后来人送外号‘三汤巡抚’,他不但不恼,反而自嘲说‘三汤’就是‘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黄连汤、益属民复元气如人参汤’。康熙二十五年,擢升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为太子师。‘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三日,遮道焚香送之’。他一生刚正不阿,仁厚爱民,政绩斐然,晚年却遭受纳兰明珠及党羽构陷,连降五级,忧愤成疾,后来虽升任工部尚书,但仅月余病亡。据传其身故后家余纹银八两,连棺材本都是同僚凑足的。‘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利之界,谨诚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斌笃守程、朱,亦不薄王守仁’。‘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以上三引句均出自《清史稿·汤斌传》)。”说完竖起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人群中哦声稀落,大多是朱胜文之类所学不深的后生女子。

&nbsp:&nbsp:&nbsp:&nbsp:贺靖楠说道:“然也,然也。如今多有诟病汤斌之人,一则说他身为理学名家,世受前朝恩禄,不但不以死报国,或隐居山林,宁死不食周粟,反而甘为朝廷鹰犬,毫无气节,有辱斯文;二则说他主修《明史》,不但多有弹压反对意见,歌颂朝廷,曲改真相,禁锢言论,罗织文狱,而且还抄袭、增润方象瑛所撰《明史稿》,以为己作;三则说他的清廉故事多为朝廷文宣所需,夸大其辞,其实不如;其所修母祠(即现在睢县的汤斌祠),殿堂宏大,可见并非两袖清风无钱下葬之人。凡此之类种种,贺某皆不以为然。一则,所谓气节为大者,当顺应天理良心。为帅为将为臣者,当尽力死战,国破家亡,可死也,岂可强求一个避乱之民乎?况且,人非孔孟,谁能无过?难道在朝廷施展抱负治水治旱,拯吴地之灾民万千性命之实,尚不足抵其所谓气节之虚?”众人闻言皆若有所思。

&nbsp:&nbsp:&nbsp:&nbsp:贺靖楠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二则,自古朝代更迭,后朝操控运用一切手腕攻击抵毁前朝人事,压制人言,皆为情理之中的事,商周以来几乎每朝每代如此,否则人心何服?社稷何安?何以能尽将一国之山石,皆压于汤斌一人身上?况且汤斌多有劝诫朝廷‘宋史修於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於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治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清史稿·汤斌传》),为此还遭至御史弹劾,实已尽直臣之本分。至于抄袭之说,更觉荒谬,相同指责同现于后来的总裁王鸿绪涉嫌抄袭黄宗羲的得意门生万斯同所撰第二稿《明史》。汤斌乃堂堂《明史》总裁,实奉钦命官修,方象瑛以下各人皆其部属,所撰之史稿理所当然应为其所用,岂能象太史公私人著史一般可以私藏私版自署其名?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赵翼云:‘近代诸史……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正是汤、王及后来的张廷玉等数名总裁,以及数十名副总裁及人数不详的部属前后长达近百年的接力编修校订之不懈努力与不辍付出,数次校易其稿,方才能成就这一部史料详尽成就辉煌的《明史》,岂能吹毛求疵尽挑汤斌之刺而无视其功呢?”众人皆以为然。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