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五十九章 大厦倾(结局)(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红楼同人之老书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后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长安夜晚时分,渡口河面上那些花舫的红烛照出来的浮光掠影。

贾宝玉懵懵懂懂地接了赐婚圣旨,荣国府自然是欢欣鼓舞,高高兴兴地筹办起婚事来。史湘云也早被史家接了回去,急火火地办起了嫁妆。

虽然两家早有结亲之意,但是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两个都是要面子的公侯之家来说的确还是太短了些。然而这是贾妃旨意里面明说了的,两家虽疑惑,却也只有谨领而已。

也因此,迎春的婚事变得寒酸了许多。更多的下人被派去忙活宝玉的婚事,至于嫁入没什么价值的史家旁支的二姑奶奶,将就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这样,除了贾儒家的几个太太、奶奶给的几样东西还能撑撑场面之外,迎春的嫁妆甚至比不上大一些商户或是普通官家小姐出阁的样子。

丢玉、高额悬赏、宫灯开道、大宴宾朋,仿似贾家最后的喧嚣;

皇后病重、皇后薨逝、元妃病重、元妃薨逝、西海大败、南安王被俘、卫将军父子一死一重伤,更像贾家即将败亡的预兆。

整个过程都迅速地让人回不了神,而当贾儒终于反应过来史湘云竟然真的成了宝二奶奶的时候,皇后竟然薨逝了。元妃不知为何被牵连到皇后的死因中,逝世后连个谥号都没有,匆匆忙忙地如随祭一般的埋了。

简陋的丧礼,世交的敷衍,皇上的斥责……

贾家终于发现了身周状况不对劲,赶紧四处活动起来,却收效甚微。

贾儒家也在他们的求救范围之内。然而贾敖早被父亲耳提面命过,让他就留在孝慈县不要回来;贾瑞虽然是天子近臣,却是个抄文书的从六品小官,又能帮上什么忙呢?

“太爷,又是十月了,您也该多添件衣物才是……”

“是啊,十月了,又是国丧……”贾儒看着满园萧瑟的落叶,心情也有几分低迷,“听说皇上有意把明年的春闱停了?”

“回太爷,这件事皇上已经下了明旨了,就写在这个月的邸报上。”凤岩递上邸报,贾儒却并没有接,只摆了摆手。

“去告诉文书先生,让他写封信寄到苏州去,就说我的话,告诉二爷二奶奶就留在南边好好读书吧,不用回来过年了。好好用功,过年必有恩科的,到时拿上榜的名次回来孝顺我亦不迟。”凤岩躬身答应了,出去了一会又回来贾儒身边伺候。

皇后逝世跟太妃逝世不同,至少太妃是个长辈,皇上为求孝名也要做样子的。这个皇后既无子,娘家又已式微,在这□□战事大败的紧要关头,皇上为国事没能给皇后诣陵陈祭,而是指派了几个皇子过去,也显得无可厚非了。

“还有一件事,大爷说您兴许会想要知道……”

“什么事,你直说吧!”贾儒无意识地抚摸着身前窗框上的岁寒三友浮雕,猜测着贾瑞送来的消息。这几日朝廷战事吃紧,事情多如牛毛,贾瑞已经近一个月没回来了。

“是薛家的事……”凤岩咂了咂嘴道:“那个薛蟠减刑了,判了带枷的三千里流放,到苦寒之地做苦工。”

“什么?”贾儒是真的惊愕了,“怎么回事,贾家求了谁?”贾家还能求到谁?而这家竟然还真出了力……

“这个……这个大爷也没说,只听说薛姑娘不见了。”

“不见了……”

贾儒上齿咬着下唇,却深深地明白这个不见了的定义。

这还不是明摆着的吗?某位不知名的大人物用薛宝钗的人换了薛蟠的命!宝姐姐没了?他还想等薛蟠玩完了帮她一把的……至少,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吉凶未卜……

“那薛家太太呢?”

“已经把家私都卖了,准备带着最后的几个仆人跟薛蟠到东北边境上去呢!”凤岩说着,嘴里满是不屑之意。

为了一个惹祸头子的儿子,把最后一个可以依靠的明显更靠谱的女儿送了出去,最后跟着这个还不知道会不会变好的儿子去受苦,这薛太太脑袋还真是不清楚啊!不过薛太太自来更疼薛蟠,且薛蟠连个血脉都没留下,薛太太这样保儿子的做法倒是可以理解,只是让人觉得齿冷而已。难道女儿就不是你的骨肉了……

贾儒却沉重不语,独自在窗下坐了许久。

又过几天,荣府传来了探春被南安太妃收为义女,即将要和亲西海的消息。

“荣府的太太、奶奶们怎么就舍得呢?那么可人疼的孩子,哪怕不是我亲生的孙女,听说要送去那种地方还要心疼呢……这辈子就见不着了呦!”廖氏听见了,为此垂了半日泪。然而探春自有嫡亲的父母长辈,却没有她置喙的余地。

“老太太,您别难过了……”高氏去给探春添妆去了,见廖氏过于伤心,就留了杨氏在家里照顾,“以三妹妹的性子,这一去未尝不是好事。您看那府里的样子,若是她留下难道还会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去处吗?”

廖氏也明白这个理,只是心里转不过来,到底还是陪着哭了几场,“战败国送去和亲的郡主,又是个义女,在他们眼里算得什么呢?只盼三姑娘到了那边,他们顾忌些这是□□来的人……”

探春的离去让朝廷对贾家的态度略缓了些,至少有了这种“自愿为朝廷和亲”的功劳,皇上在表面上还是要做出抚慰的。

但是,南安王以及跟他一系的一大串被赎回来的将士们就没那么好命了。由于皇帝是拿和亲跟大笔的钱财把这些人赎回来的,所以南安王他们回来后还要自觉上交钱财为自己付账。

普通士兵只有一万是被俘的,大部分都是被打退回来的,损失的竟然不足五千。这一万人自己出不起赎身银子的,也都变成了苦役。

皇帝丝毫不留情面地掳了南安王的爵位,只留了一个军中虚职。卫家因是“以死殉国”便功过相抵了,其他跟去的四王八公家的子弟也各有罪责,这一系力量几乎丧失殆尽。

然而,就在朝廷散发着兵败赔款的低迷气氛时,某中青年守将在西海带一支奇兵出奇制胜,打了正在洋洋得意的西海国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而彻底地打进了西海首府,杀死了不听话的藩王和他一系的喽恰

而那个和亲不足一月的新王妃探春,迅速地进位为太妃,镇定地拥立了原来藩王年仅七岁的小儿子上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