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五十四章 国丧(2/2)

原来,元宵之后宫里欠安的那位老太妃薨了。皇上大悲,辍朝三日,即日起开始国丧。

官宦之家百日内不得嫁娶、动响器;军民一月。皇上以仁孝治国,亲写祭文,朝暮祭奠。凡有品级的男女皆入朝随班,三品以上官员则需诣陵陈祭。

廖氏听了旨意,一边命人开始收拾自己随祭的东西,一边啧啧叹道:“怪不得你总催着让婚事赶紧办,没想到你还有先知的本事!还好办的早,要不就得拖到六月份去了。到时候天气也怪热的,没准又出个什么事耽搁了呢!”早有高氏等四处检查了,把家里穿戴摆设逾制的地方都改了过来。

贾儒瞄了廖氏一眼,见她忙着根本没等自己回答,索性也没理她,皱眉思索着——

怪不得他前一阵子老觉得怪怪的,好像有什么事会发生耽误二孙子婚事的感觉。他就差想破头了都没想起来——原来竟是国丧!

国丧期间发生了好多事呢,这样大事他都忘了……

好在他的潜意识帮了他,否则那小子就等着欲哭无泪吧——

国丧还没除服的时候,宁府的贾敬也要升天了。贾琅身为堂侄儿,要服小功五个月;等除服了再预备成亲的事,那就要拖到明年去了!这下反正已礼成了,发生什么事也不用担心了,还顺带连讨厌的回门都可以省了……

不过他现在考虑的却是想个什么样的理由也离开都城。毕竟贾敬死了,到时候全族中能指望得上的男子就剩了他一个,尤氏肯定得来找他主持丧仪。他一点都不想跟宁府再有什么瓜葛了,可他毕竟跟贾敬还没出五服呢……

忽闻荣国府差管事来问:“太爷家里可有人管家的吗?”

原来那两府里从贾母到贾蓉之妻都是要入朝的,没人管家,就报了尤氏产育,两府里都由她看着些。然而尤氏毕竟在东府,且尤氏向无才干,王夫人不甚放心,便把家里托给李纨、探春和宝钗三人共同掌理,并让薛姨妈也进园内住着帮忙看着些。

王夫人此举本来是想卖个好——廖氏、高氏和杨氏都是要随祭的,黛玉刚过门的新媳妇,有事时自然不能自专,这样可说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才是。不过她这次却白献了殷勤——贾儒夫妻与贾敖夫妻都知道她当初如何“借用”了琅儿媳妇的东西,亲舅母添妆又那么吝啬,她的菩萨面具在贾儒家早就一点不剩了,谁知她又安得什么心?

因此高氏一面客气地让人回绝了她,一面把贾琛之妻母接来,又留了两个得用的管家给她,让她们在家里协助黛玉,暂管三月家事。

廖氏是凭贾敖品级得的封诰,与高氏一样是三品;杨氏因贾瑞年前刚升了修撰,现在是六品安人。贾家夫人们与杨家、高家留守都中的女眷等互相帮衬,随祭虽然劳累,却也过得顺利。

荣府为讨好上面,特意把家里的戏班子解散,教习和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都命她们自去。谁知这些女孩子们却因贪恋荣府荣华,或是家中确实无人了的,或是怕回去还要被卖了的,七八个都留在了园里学做丫头,只有四五个磕了头求去的。

其中有个龄官竟被贾蔷接了去,卜日子摆了酒席,特别正式地开脸娶了她做二房,并赌咒发誓今生不会再娶的,令贾儒唏嘘不已——想不到贾蔷竟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他倒没看出来。

贾儒家虽然没想着媚上,但各人家都做,他们也不能太出格不是?贾儒本身是不大信佛道的,不愿额外出钱添香油,又没有戏班子可遣散,只能做些架桥修路、舍粥施米的事了。

然舍米在贾儒看来却是助长那些穷人“等靠要”的心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给他们办点实事的好;令人到四郊查探了半天,听说离得近的几个村镇的路和桥都修了好几遭,都是这个富户修完了那个富户又过来让人拆了重修的;然而偏僻地方不但山路没人建,且桥也是罕有一座齐整的。

贾敖听说这件事也感觉惭愧,他主管工部,这架桥修路也是他的管辖范围。不过贾儒知道,就算在前世那么发达的技术和充沛的资金,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修上路的,更何况现在?自然是上边让修什么才能修了。

既然是做善事,贾儒就不想只做个样子。虽然自己能力有限,能多修一条路、多架一座桥,也是好的,也算是造福一方百姓了。这样一年修个一两处,十年也能修十几处了。

贾儒跟贾敖商量了,从自己家在城外的庄子起,从近到远地捡那年久失修的道路桥索帮忙修缮。虽然这样费的工夫多,还要特意批出人来单管这个,却因偏僻少人看见,都中会为他们歌功颂德的肯定比不上那些在近郊做样子的人。不过他们自己心中是满足的,这就好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就这样,廖氏等跟着送殡的队伍出城了之后,贾儒也把全家搬到了郊外庄子上去监工。

贾敖之前屡次三番往返于孝慈县监督工程项目,于地理上最为熟悉。又因他常常几日不回家,在工地上条件太差,影响休息,不得不花钱买了一套两进不起眼的小院子。这下送殡时不但廖氏等行动方便、不用借住乡间民宿了,连杨家、高家的女眷都沾了光,跟着住了进去。

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遣人来问时,贾敖这套小院子也已经住满了,高氏充满歉意道:“真是抱歉!我们老太太出城的时候使人打听来着,却说伯母和嫂子们早就先行一步了,没办法啊,我们只能自己走……倒是这两家亲家一出城门就遇见了,一同走了一道呢!”总不能为了给你们腾地方让我们家的亲戚搬出去啊?开始时不说一起走,现在见了住的地方不好倒是想要凑上来了……

“这样啊……”邢王两位夫人心里有不满是一定的了,但杨家她们也是不愿得罪的,高家是高氏自己的娘家,她们总不会没眼色到让人把自己娘家赶出去,只得闷闷住进了一座中等庙宇的东院……

贾家此次来送殡,前面自然有正经皇室王公先挑好地方,轮到贾家时不过是一个大官的家庙了。

在贾家人看来,这里实在是破败清苦得很,唯干净和大小两样还算让人满意的。在这个下处住了几日,上下人等都生出几分怨言,不过就这里还是北静王家帮了忙才住得进的。

正忍耐间,却见都中宁府管家全身缟素着进来,冲贾珍、贾蓉大哭道——

“回老爷、大爷:太爷,太爷他……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