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家学(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红楼同人之老书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贾敖跟朋友们喝酒,庆祝自己终于如愿外任,可以大干一场了。
一个朋友好心问道:“对了文放,你一直只会做文章,在翰林院里也没见你学过水利,你懂得怎么修渠筑坝吗?别到了那里乱指挥,丢了我们座师大人的名头!”
贾敖兴致高,酒喝得就有些上头,全然忘记父亲嘱咐,信心满满道:“没关系,我父亲已经给我讲过了……从古至今的著名水利工事,比那……那《水经注》和《河防通议》等说得还明白多了。”刚说完,他就一愣——他好像想起来父亲好像嘱咐他不要说出去的……
哎,算了。父亲就是太过小心,所以才会受四伯父的欺负。其实这有什么呢,别人知道就知道了吧……
应该……没事的吧……
这边贾儒还什么也不知道。他刚刚回到了家学,心里正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看着眼前这一个个眼珠子乱转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的孩子,贾儒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些孩子生在贾家这样一个地方,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自然是有好靠山。
即便是像将来贾芸、贾芹这样已经血缘甚远的子弟,小时都可以入家学习字读书,长大没营生了还可以来两府说说好话打打秋风——毕竟东西两府的主子们再艰难刻薄,为了显示贤良名,大多数时候都还是会出手救济那些“穷亲戚”的——比起满城里为了吃穿温饱而碌碌一生的某些人来说绝对是幸福的。
但是他们也是悲哀的。他们总是以为贾家的大山一辈子都不会倒,总是以为可以一辈子安枕无忧,所以便心安理得地享用起来;总是认为自己是世家子弟,把出身抬得高高的;心中没有为之奋斗的动力,总觉得自己可以不劳而获,也就不会用功,闲时候多了就更容易接近那些鸡鸣狗盗、腌h龌龊之事,轻易便被引得比寒门出身的子弟更坏了十分。
这能说完全是他们的错吗?
人本来就是向往安逸、贪图享乐的。若非早知道贾家将来的结局,贾儒自己也很可能会觉得“就这样了,安富尊荣一辈子吧”,然后不去做任何改变,依然做自己的学问、在贾家的家学里当一辈子“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先生。
或许他依然会想方设法地整理家业、赚些钱、教好儿子,但是对于哪些人该防、哪些事不该沾,他却是没有一点判断力了,恐怕还会因为自己的名声鹊起而沾沾自喜,然后不知道被哪个记恨上,等皇上解决贾家的时候自己就是最先被收拾的……而贾敖,就算在他的教育下比别人上进了,也做了官,恐怕结果都是一样的吧。
而眼前的孩子们呢?
这些大多他都是没有印象的。有些他熟悉的面孔已经走了,有些却是在代修当馆之时新来的。因为听说他又回来教学,前来附学的亲戚子弟又多了不少,现在已有三十来个了。其中只有刚考中秀才的贾玳和贾珠、贾珍是他有印象的,他甚至还记得他们的未来——
前两个都会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夭折,而最后一个因荒唐挥霍无度,继承了宁国府以后也终于成为了这座老宅的最后一个姓贾的主人。
贾儒恍惚了。
他不知道自己来这里是为什么,作为一个最自私最无能的“臭老九”知识分子,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并没有本事去改变,也不敢去改变——
他已经四十一岁了,他已经不年轻了,他没有雄心壮志、没有雄才大略却徒有一双清醒的眼睛、一颗清澈的心,是上天故意让他来这里旁观这一切的发生吗?
贾儒的情绪有些激动,也有些黯然,以至于他并没有像孩子们所想一样严厉地整顿学堂之内的风气,只是给每个人做了个测试就让他们散了,至于明天,谁会管呢?贾家的子弟向来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
然而第二天,他们就看到不同了。六太爷仿佛吃了枪药一般,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枪药是什么——
所有大字都要求了馆阁体。不管你擅长的是方字、圆字、长字、扁字,一律都改过来。这样虽然可能限制了孩子们的个性,但是在科考一途上却是最安全可靠的。
八岁以下的孩子每人除了背书之外,也加了写大字的作业,每页写几个字都规定好了,有一个字写错了就得重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