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屯田(2/2)

领命后,便退回原处。

流民,粮食的问题,暂时已有办法解决,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慢慢处理。

此后,众人又商量了些其他问题,比如,人口登记造册,量丈无主之田地等,待已过众人商议完毕后,便午时,见此众人便行礼告辞。

时间一晃而过,便已到十一月中旬。

在这一段时间内,经过王商迁思回虑,和众人的各抒己见,终于定制了一套详细的屯田之法。

不过在此期间,王士提出一种牛输谷法的方法,此法为,分地给流民,不派人管理,让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

而王商则认为实行牛输谷法是广种薄收,漫天撒网,效果不大。

若是遇到水旱之灾,更是颗粒无收。

唯有实行屯田,集中大批人力与物力,加以管理,这样集体耕种和收获,便能得到较好的收成,能较快改变军队粮食不足的现状。

最终刘璋决定把众人意见综合,把屯田分民屯,与军屯。

民屯每50人为1屯,设屯长、屯之上设军候,收成与县府分成。

刘璋出土地、种子、农具、耕牛,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当然规定屯田农民如无紧急之事,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军屯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士卒需缴纳分成地租,分成则是官4民6,用牛者对半。

军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现役军人屯田,这是沿袭汉代的做法,随宜开垦,且耕且守。

另一种类型是士家屯田,用于屯田生产的士家包括从征将士的家属和尚未抽调的后备役兵士当然,这种,分田之术,由官府提供土地,收获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这样的剥削办法,百姓虽然吃亏,但能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现阶段刘璋只能实行军屯,毕竟刘璋的兵力才两千多人,如若需要外出征战,梓潼则无兵驻守。

所以刘璋便想把这数千人设为军屯,且耕且守,农闲则训练队伍,以便达到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效果。

这样刘璋不仅多出了数千预备兵力,如出征军队,需要补充兵力,也能方便补充,无需在自行招募、训练。

梓潼,城郊。

十一月的天气,秋风萧瑟,一阵阵秋风吹拂着,树叶纷纷沉落,漫天飞舞。

刘璋与邓芝在一众护卫拥护下,正查看流民耕作情况。

此刻城外,漫山片野,人山人海,数千人,正扛着锄头,在田野间,辛劳的耕作。

虽然已是十一月,霜露季节,如小米,粟等农作物已无法种植,但种植些冬麦还是可行的,不过就是产量减少而已。

众人在田地里,先是用耕牛,耕地一遍,然后用锄头把泥土刨开,放下麦种,尤其是把泥土埋上时,那种渴望的神情,连刘璋都为之侧目。

看着这些面瘦肌黄的流民,虽然饥寒交迫,但是各个喜形于色,刘璋不由得为他们揪心,心里也希望明年能有好收成,以满足这些普通之人一点小小期望。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