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下势(1)(1/2)
最快更新我所理解的生活最新章节!
韩三篇
我相信这些迟早会到来,只是希望它早些到来。
一
很坦率地说,剧烈的变革在当今中国未必是好的选择。
首先,剧烈的变革需要有一个诉求,诉求一般总是以反腐败为开始。但这个诉求坚持不了多远。“自由”或者“公正”又是没有市场的,因为除了一些文艺和新闻从业者,你走上街去问大部分人,你自由么,他们普遍觉得自由。问他们需要公正么,他们普遍认为不公正的事情只要别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可以了。不是每个人都经常遭受不公待遇,所以为他人寻求“公正”和“自由”不会引发人们的认同。在中国是很难找到这样一个集体诉求的。这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我的观点是不可能也不需要。但如果你问我中国需要更有力的改革么,我回答一定需要。
中国城市人口众多,而且各种千奇百怪的灾难都发生过,G点已经麻木,更别提爆点了。就算社会矛盾再激烈十倍,给你在十个城市演讲,最终这些演讲也是以被润喉糖企业冠名并登陆海淀剧院而告终。
让我们幻想一下:假设真的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到了中段,学生、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农民、工人,肯定不能达成共识。而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人群,那就是贫困人口,这个数目大概是两亿五千万。你平时都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从来不使用互联网。既然这种变革能够发展到中段,必然已经诞生了新的领袖。而此类领袖,绝对不会是你现在能想象的那些温厚仁慈者。文艺青年们看好的领袖一个礼拜估计就全被踢出局了。而越是教育水平高的人,越不容易臣服于领袖,所以这些人肯定是最早从变革中离开的。
随着社会精英的离开,变革人群的构成一定会产生变化,无论剧烈变革的起始口号多么好听,到最后一定又会回到一个字——钱。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把应该属于我们的钱还给我们,说难听一点就是掠夺式的均富。你们不要以为我觉得自己有点钱,所以我怂了,害怕失去。在剧烈变革的洪流里,你拥有一个苹果手机,你是开摩托车的,甚至你会上网,你平时买报纸,吃肯德基,都有可能成为剧烈变革的对象。有一亿家产的人比起有一万家产的人反而安全,因为他们打开家门,门口已经放的是《纽约时报》了。
最后倒霉的还是中产、准中产甚至准小康者。以前人们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自相残杀,现在的人们往往只认钱,很多人已经被训练成只认钱的自相残杀者。所以你就想象吧。
任何变革都需要时间,中国那么大,不说天下大乱,稍微乱个五年十年,老百姓肯定会特别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可以整治社会秩序,收拾一下局面。
以上这些都是幻想,连幻想都不乐观,就别提操作了。所以说,在这样一个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带路党即五毛党的社会里,剧烈变革说起来霸气,操作起来危害很大。
也许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一人一张选票选主席,其实这并不是中国最急迫的事。民主是一个复杂、艰难而必然的社会历程,并不是靠“普选”、“多党制”这些脱口而出的简单词汇可以轻易达成的。如果你对司法和出版从来都没有关心过,你关心普选有什么意义呢?无非就是说起来更拉风一点。这和那些一说起赛车只会提F1,一说起足球只知道世界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革命”和“民主”是两个名词,这两个名词是完全不等同的,革命不保证就能带来民主。现今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可能有剧烈变革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急需改革的国家。如果你硬要问我,在中国什么时候是大变革的好时机,我只能说,当街上的人开车交会时都能关掉远光灯了,就能放心变革了。
但这样的国家,也不需要任何大变革了,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到了那个程度,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许你能活着看见这个国家的伟大变革,也许你至死都是这个死结里缠绕的纤维,但无论如何,你要永远记得,错车时请关掉远光灯,也许我们的儿女将因此更早地获得我们的父辈所追求的一切。
你也不能用完美的民主、完美的自由、完美的人权字面上的解释来逃避中国的现实。改革和民主其实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我的观点很简单,我们都不愿意发生剧烈的变革,“巨大变化”不可能在近期的中国发生,“完美”民主不可能在中国出现。所以我们只能一点一点追求,否则在书房里空想,憋爆了自己也没有意思,改革是现在最好的出路。
二
民主不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它迟早会到来。国民素质低并不妨碍民主的到来,但决定了它到来以后的质量,谁都不希望来个卢旺达式的民主,虽然这并不是真正广义的民主。它有时候缓缓来,有时候突然来。也许来得不那么彻底,来得不那么完整,来得不那么美式,来得不那么欧式,但在你的余生里,它一定会来,可能还来得有点平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