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库伦战役(1/2)

最快更新决战大洋最新章节!

司徒雷登上门之后不久,美国外交部就通过日本政府照会大明当局,表示愿意为蒙古战争做调停,毕竟美国佬在亚洲的根本就是靠调停混饭吃。不仅如此,美国外交部发言人还代表联邦政府公开表示,如果这场战争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灾难的话(暗指明日战争),将是人类共同的不幸,这是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话里隐隐有威胁的意思了,但并不能阻止明帝国一系列调兵遣将的行动,而蒙古方面的战事也会达到一个高.潮,打破如今僵持的局面。

二月中旬,明军第九师紧赶慢赶赶到了库伦,这么大阵势的军事行动瞒不住任何人,即使苏军再怎么没有防备心,这时候也做好了所有准备。罗科索夫斯基不在库伦,那就只有一个和他军衔同等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少将能指挥军队了,这位斯大林的宠臣一向自诩才华过人,本来就因为无所事事快而四处糟蹋花姑娘,每天要不祸害一两个黄花闺女都不算完,一听明军来了,而且数量不多,瞬间精神抖擞。

如果按照正常的打法,苏军足有八万,还有一个第二装甲师这样的王牌部队,这仗算下来,只要不是猪脑子,都不会输的。而第一场战斗在库伦城南面的郊外爆发,苏军出动了两个师,攻击三万多人,和明军进行硬碰硬的野战,这是一场试探性的攻击。

当第九师的远征军将士远远看到库伦的标志性景点——姑衍山和狼居胥山的时候,不禁热泪盈眶,到了,终于到了,风尘仆仆,千里长征,只要拿下库伦,光复蒙古,这一片北方领土再也不会离祖国而去了!姑衍山和狼居胥山如两条盘虬俯首的卧龙,仿佛等待着他们这些汉家男儿登临脊背,瞰望天下。

首战爆发时,第九师全体官兵胸中激荡的情绪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他们打得格外卖力。

蒙古地质结构复杂,山脉多系火山岩构成,土层较厚,基岩裸露,土壤种类以栗钙土和盐咸土为主,北部有冻土层,从北至南大体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等六大植被带。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海拔最高点为四千六百五十三米(乃拉姆达勒峰),最低点为五百五十三米(呼赫湖),平均海拔为一千五百八十米。山地面积约七十八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戈壁沙漠面积约四十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四分之一;湖泊面积为约一点六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一。主要山脉有西北至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平均海拔三千米,位于西部;杭爱山,位于中部,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三千米;东部的肯特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势平缓,平均海拔两千米,被蒙古人尊为圣山。

库伦周边地形很简单,除了狼居胥山和姑衍山,就没什么太大的特色了,也没什么险峻的地形,苏军和明军是在平原上战斗的。这次苏军没有出动第二装甲师,而第九师则是全军上阵,坦克、大炮一个不少,双方的火炮前几轮对射打得不亦乐乎;在一战中,明军和当时的帝俄军队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有过一场恶战,当时俄罗斯帝国正因为内部的红色革命和外部德国的步步紧逼而被搞得焦头烂额,风雨飘摇,对于远东再不可能提供多大支持,只能先放任不管,纵然如此,明军攻打符拉迪沃斯托克依然称得上步步艰辛。

明军动用了上百门大炮,对符拉迪沃斯托克军事要塞中固守的俄军采取了猛烈地炮击,持续三天三夜,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城防虽然没有被打烂,但也差不了多少,若不是日军的联合舰队突然开进了鞑靼海峡,对明军的海上防线有了威胁,或许符拉迪沃斯托克真的有可能易手。明军对于火炮的操作与应用得心应手,苏军也不遑多让,对射之后,才是真正的短兵相接。

苏军没出动第二装甲师是一个极大的失策,因为第二装甲师是重装甲部队,除了二十几辆坦克被罗科索夫斯基“借走”,还有五十多辆坦克没有动用。明军当然是毫不犹豫地痛打落水狗,坦克的... --

最快更新决战大洋最新章节!

,坦克的履带隆隆作响,虽然蒙古的山地不好走,坦克开得歪歪扭扭,但不妨碍这些钢铁怪物出现在战场上展示雄姿。

苏军的优势并不明显,他们的人数只多了明军一倍,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一出场,就等于彻底将战局掌控在明军手里。溃败只是一瞬间的事,苏军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恐惧心理,不过他们的溃败很有秩序,撤退地也很有秩序,如果按照这种情况,苏军能顺利从战团中脱身,尽管明军一直咬着他们不放。

不过,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苏军官兵最幸运的还是摊上了一位“好领导”。事后,所有活下来的苏联士兵都说:“如果是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库伦战役,绝对不会发生那种事!”

这时候让军队退下来回到城里就行了,休整一下,改正错误,哪怕第二天还要出城野战,派上第二装甲师克制明军第九师的坦克部队,完全没有问题。可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既然在这里跌倒了,就要在这里爬起来,今日事今日毕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