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令人心想事成的月光宝盒(3)(1/2)
最快更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新章节!
称法行就是自觉而觉他,自利而利他,既为自己求得解脱,也为社会大众谋求福利。换句话说,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个人才能真正地获得彻底的解脱。具体地来说,就是佛法中的菩萨道:四摄六度。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总之,就是只要你能找到“般若波罗蜜”,并按照其精神去在生活实践体现,那么,你就会逐渐地断除掉许多不必要的妄想,去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日积月累,最终就能达到随心所欲而欢喜无悔的“观自在”境地。
其实说穿了,一个人的幸福生活,不在虚无缥缈的未来,也不在逝去无痕的过去,只在当下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一样的心灵,在抛开斤斤计较得失利害所带来的恐惧之后,重新归于宇宙深处的那种祥和、宁静与空灵,在无牵无挂无是无非中,在不喜不怒不悲不忿中,在忘我陶然悠然神往中,感受自己其实与大自然本来即是一体,无分无别。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那么,这篇《达摩四行观》就是最佳的行动指南。原文其实不算难懂,多读几遍就会明白。不过,光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远远不够,如果不能照着去做,终归是替人数钱,空欢喜一场。
附《达摩四行观》全文: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复,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为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那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救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名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尽之理目之为法。言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施舍,心无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净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4.心悟成佛,心迷成魔
这里介绍的《佛陀的最后教诲》,是佛陀涅槃前讲的重要内容,原文已经是现代白话文,内容很好理解。我们先来概括提要一下:
一、信佛自度不依靠
要自己度自己,不要指望依靠其它人。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佛的教义作照明,不要依靠其它外道教义。
二、生命无常要珍惜
生命如此的短暂。世上一切都是无常。你们要降服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行于正轨,要使自心清净,要使自己忠诚。
三、悟成佛迷成魔
你们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心悟成佛,心迷成魔,所以你们必须降服自己的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四、要争辩要尊重
不要彼此争辩,要相互尊重,共同修行,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实为乐,这是法乐。
五、空无真常不生灭
要记住生命是短暂的,是无常。你们要由此证悟”空”理,由”无常”证悟”真常”。死亡只是形躯生命的消逝,形躯会消逝,但真常的法身却永恒,不生不灭。
《佛陀的最后教诲》原文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
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它。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不要依其它外道教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