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远洋贸易(1/2)
最快更新北宋末年当神棍最新章节!
而这位李忠君居然长成这么个德性,这其中的很多事情,就足以值得玩味的了。那个大海商,身家亿万的,还会亲自冒险天天在海上晃悠?海盗还差不多吧?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和西方的联系就只能靠着海贸了。大概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这个年代兴起的。
大宋可没有海禁那么一说,海上贸易可是分外的兴旺。自从哲宗元佑二年及元佑三年,分别在泉州和密州,增置新的市舶司。形成“五大市舶司”——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从南到北的完善格局。
而这北宋时空的杭州正是海边的城市,杭州市舶司却就在保安门外诸家桥之南的场河下。
杭州羊坝头、新四三桥均有外国舶商居住地,城东崇新门内荐桥附近多住犹太人、基督教徒之富族。
荐桥以西为回回人所居,俗称“八问楼”。外国商人居住地称“蕃坊”,由市舶司会同当地政府共管。
出现这么个混血的倾半城和这位疑似海盗的大富豪也丝毫不会稀奇。甚至,文飞一下子还对他们感兴趣起来来了。
“于员外,你看是有那大食血统?”文飞问道。
倾半城连忙回道:“小人不敢当员外之称,回天师的话,小人家族自从大唐时候就已经来到中土,这几百年下来,早就是中土之民了。
小人家族不敢说是饱读诗书,但是小人也都读过论语之类的儒家之书。如今更是皈依在道教门下,是授箓过的道徒!”
文飞哦了一声,不置可否。早在唐代时,已有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在华定居,他们的后代被称作“土生蕃客”。
不过这些家伙即使到了中土,依旧信奉绿教的居多。像这个倾半城一样的,彻底的中土化,读儒家书,现在深圳入了道教们的可真不多!
文大天师继续问李忠君。道:“那么李员外呢?”
李忠君赔笑道:“启禀尚父,小人可是正儿八经的中土之人。便是家中妻妾,也是不敢有那些异族女子的!”
文飞笑道:“却也不必。本天师早就说过入华夏者为华夏。出华夏者为夷狄,比如这于员外。贫道也是把他当成中土之民看的!”
于乐翁顿时感激涕零,连连说道:“多谢尚父,多谢尚父。”那模样简直就是快感动哭了起来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了。
文飞自然也管不到这货是是真是假,不过他自然有用的上这两人的地方。更不会在意那么多。
他说:“你们二人的可是去过大食么?”
李忠君赶紧的道:“启禀尚父,小人主要是跑那倭国的,大食委实没有去过!”
文飞又看向了任乐翁。任乐翁也跟着苦笑道:“小人家族早些年间倒是去过大食。只是这些年主要也都是坐地行商,偶尔也就跑跑倭国和高丽!”
“喔,这是为何?”文飞问道。
任乐翁苦笑:“如今通向西方的航道都被大食人给垄断了,便是来往我大宋做生意的船只也是大食人为多。我家的船队,早年间几次遇到风暴海贼,折损殆尽,那大食的航路却就不敢再跑了!”
这话说的虽然隐晦。但是文飞也听了出来,看起来那些大食人可不是一般的霸道啊!为了垄断航道贸易,可当真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不过有句话说的话,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都能让资本家们冒着被吊死的危险做一切的生意。这海上贸易的利润恐怕估计还不止百分之三百吧?
从开宝元年到飞熊元年的一百五十年间,大食入宋朝贡共有四十八次次,平均差不多每三年就有一次。这还只是朝贡贸易,其中多是一些大海商充任的。民间私下贸易的数量更是不少。
不过,任乐翁这厮怕是没有说实话。如今这大宋在海外贸易之中,似乎占据着主动地位。
文飞手中有些资料表明宋元时期,中国造船业异军突起,所造船舶规模大,数量多。大型中国海舶载重达10000~12000石,同时还可搭载500~600人。中型海舶载重2000~4000石,搭载200~300人。
宋代出使高丽的神舟,在“长阔、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长10余丈的福建客舟,载重约1000吨,其规模与郑和“宝船”不遑多让。
而且更重要的是,莫要忘记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就是这个时候应用于航海,这可是航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使以往的中国帆船沿岸航行发展为跨洋航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